当前位置:主页 > 查看内容

【数论】ACM数论知识总结

发布时间:2021-05-10 00:00| 位朋友查看

简介:待更新…… 文章目录 一.质数 1.定义 2.质数的判断 3.质数的筛选 4.质因子分解 5.互质 二.同余 1.模运算 2.定义 3.同余的性质 4.欧拉定理 5.贝祖定理 6.扩展欧几里得 7.中国剩余定理 8.一般的线性同余方程组 数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整数的性质。本篇文……

待更新……

数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整数的性质。本篇文章总结的是数论在ACM中的常见应用。

一.质数

1.定义

质数,又称素数,若一个正整数无法被除了1和它自身以外的其它数整除,则称其为质数,否则为合数。特殊地,1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

2.质数的判断

给定一个数,判断是否为质数的方法:

试除法: 检查所有可能成为n的因子的数,若没有找到因子,则证明这个数是一个质数

一种朴素的做法就是从2遍历到N-1观察有无N的因子,若没有则说明N为质数,依据的想法是N的因子必然在1~N的范围内

改进: 其实我们只要找到一个N的因子(除了1和它本身)就可以证明N是个合数。

定理:如果N是一个合数,则必然存在一个N的因子T,满足 2 ≤ T ≤ √ N 2≤T≤√N 2TN

证明:反证法即可,假设合数N的所有因子都大于 √ N √N N,则任取一因子X,因为X为N的因子,所以N/X也是N的一个因子,而由于X大于 √ N √N N,所以N/X必然小于 √ N √N N,与假设相矛盾

根据这个定理,我们只需要从2遍历到√N即可,时间复杂度缩小为 O ( √ N ) O(√N) ON,若没找到因子则N为质数。

其它的想法:

素数筛进行预处理,用prime数组存放所有素数,然后从 p r i m e [ 1 ] prime[1] prime[1]遍历到 p r i m e [ i ] ? p r i m e [ i ] ≤ N prime[i]*prime[i]≤N prime[i]?prime[i]N,因为N如果是合数,则必然存在小于等于√N的素数因子

证明:前文已经证明过必然存在小于等于√N的因子,如果这个因子是素数自不必说,如果是合数,那么合数可以被分解为素因子的乘积。

目的:可以进一步减少时间复杂度,需要遍历的数更少了(因为素数的分布相对稀疏,10万以内的素数只有9500多个)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没有仔细的验证与思考,并且大部分时候O(√N)的复杂度就已经很优秀了

3.质数的筛选

筛选:即从1~N中筛选出所有的质数

思路:一个数x的倍数——2x,3x,4x……必然不是素数

具体做法:从2开始扫描所有的数x,并将x的所有倍数标记为合数。如果扫描到一个数y,发现y没被标记过,说明y一定是素数,因为2~y-1没有y的因子,符合素数定义

因为每个合数必然有质因子,所以只让素数来进行标记的工作以减少重复标记,比如27让3来标记为合数即可。

这就是埃氏筛

缺点:有些数仍会被重复标记,比如12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具有多个质因子的数会被重复标记

改进:

线性筛/欧拉筛:

即找到一个数的唯一产生方式:让一个数的最小质因子对其进行标记,比如12,虽然有2,3两个质因子,但只让2来标记12。

时间复杂度接近 O ( N ) O(N) O(N),所以称为线性筛

实现:

int Prime[100005];    //存放所有的质数
bool Isprime[100005];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
int cnt=1;

void get_Prime(){
  for(int i=2;i<=100000;i++) Isprime[i]=1; //先默认所有数为质数
  for(int i=2;i<=100000;i++){
    if(Isprime[i]) Prime[cnt++]=i;
    for(int j=1;j<cnt&&Prime[j]*i<=100000;j++){ 
        Isprime[Prime[j]*i]=0; //将其标记为合数
        if(i%Prime[j]==0)
            break;
    }
  }
}

对于if(i%Prime[j]==0) break; 的解释:

线性筛的思想是只让最小质因子对合数进行标记,也就是:Isprime[Prime[j]*i]=0; 这句话,这里Prime[j]即最小质因子。

如果i%Prime[j]==0 ,不妨将i表示为k*Prime[j],如果令j++继续筛下去的话,下一个要筛的数是Prime[j+1]*i,显然这个数的最小质因子应该是Prime[j]而不是Prime[j+1],违背了线性筛的思想,所以需要break

4.质因子分解

算术基本定理:

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都可以被分解为质因子的幂次的积

N = P 1 a 1 ? P 2 a 2 ? P 3 a 3 ? ? ? P m a m N=P_1^{a_1}\cdot P_2^{a_2}\cdot P_3^{a_3}\cdot\cdot\cdot P_m^{a_m} N=P1a1???P2a2???P3a3?????Pmam??

这个定理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在很多地方都会应用到,要有将一个数分解为质因子幂次乘积的思想

分解质因子:

int factor[100];
int cnt=0;

void divide(int N){
    cnt=0;
    for(int i=2;i*i<=N;i++){
       if(N%i==0){
         factor[cnt++]=i;
         while(N%i==0)
            N/=i;
       }
    }
    if(N>1)  factor[cnt++]=N; //质数在根号N内没有因子,故可能没除完
}

如果还想知道每个质因子的幂次再用一个数组存就行

5.互质

最大公约数:great common divisor,简称gcd。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即两个数共有的约数(因子)中值最大的数。

互质定义:若gcd(a,b)=1,则称a与b互质。(即不含共同因子)

常见的求gcd的方法为欧几里得算法,时间复杂度为 O ( l o g ( N ) ) O(log(N)) O(log(N))的级别

关于欧几里得算法求gcd的证明:欧几里得算法证明

欧拉函数:

在数论中,对正整数n,欧拉函数是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中与n互质的数的数目(因此φ(1)=1)。此函数以其首名研究者欧拉命名(Euler’s totient function),它又称为Euler’s totient function、φ函数、欧拉商数等。 例如φ(8)=4,因为1,3,5,7均和8互质。

具体信息可见:欧拉函数计算及打表

二.同余

1.模运算

对于任意的两个整数a、b(b>0),必然存在等式:

a = k b + r a=kb+r a=kb+r

其中k为a除以b的商,r为a除以b的余数。在C语言中,可以利用a/b得到k,利用a%b得到r。前者称为整除,后者即模运算。

模运算的实质其实就是a-kb

性质:

( a + b ) % p = ( a % p + b % p ) % p (a+b)\%p=(a\%p+b\%p)\%p (a+b)%p=(a%p+b%p)%p

( a ? b ) % p = ( a % p ? b % p + p ) % p (a-b)\%p=(a\%p-b\%p+p)\%p (a?b)%p=(a%p?b%p+p)%p(加p防止结果变为负数)

( a ? b ) % p = ( a % p ) ? ( b % p ) % p (a*b)\%p=(a\%p)*(b\%p)\%p (a?b)%p=(a%p)?(b%p)%p

④除法不满足分配律,需要用到乘法逆元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乘法逆元:

b ? b ? 1 ≡ 1 ( m o d ? p ) b\cdot b^{-1} ≡ 1(mod\ p) b?b?11mod?p)

则称 b ? 1 b^{-1} b?1为b在模p下的乘法逆元,可以理解为模p意义下的倒数

( a / b ) % p = a ? b ? 1 % p (a/b)\%p=a*b^{-1}\%p (a/b)%p=a?b?1%p 将除法转化为了乘法

乘法逆元存在的前提是 g c d ( b , p ) = 1 gcd(b,p)=1 gcd(b,p)=1

在ACM中用到的模数p一般都是质数,所以只要b不为0或p的倍数即可。

若p不是质数,则要求b、p互质

逆元求法:

一个数在模p意义下的乘法逆元有很多种求法,这里写一下我常用的一种求逆元的方法:

费马小定理:

p为质数且gcd(b,p)=1,则 b p ? 1 ≡ 1 ( m o d ? p ) b^{p-1}≡ 1(mod\ p) bp?11mod?p)

也就是说 b p ? 1 % p = 1 b^{p-1}\%p=1 bp?1%p=1

可以验证一下:

当p=3时, 2 2 , 4 2 , 5 2 , 7 2 2^2,4^2,5^2,7^2 22,42,52,72模p都等于1

b p ? 1 = b p ? 2 ? b b^{p-1}=b^{p-2}\cdot b bp?1=bp?2?b

所以b的一个乘法逆元为 b p ? 2 b^{p-2} bp?2,用快速幂即可较快求得

long long inv(long long x){
   return quickpow(x,mod-2)%mod;
}

⑤快速乘法

C自带的乘法运算很优秀,但是在计算 a ? b % p a\cdot b \%p a?b%p时,如果p很大,即使使用分配律还是可能会超过数据类型上限,所以可以使用快速乘法来避免这个问题,不会快速乘的可以看这篇↓:

快速幂+快速乘法

2.定义

若整数a和整数b除以正整数m的余数相等(即 a % m = b % m a\% m=b\%m a%m=b%m),则称a,b模m同余,记为 a ≡ b ( m o d ? m ) a≡b(mod\ m) ab(mod?m)

下面的只要大概知道个概念就好

同余类:

亦称剩余类,为数论的基本概念之一。设模为m,则根据余数可将所有的整数分为m类:

把所有与整数a模m同余的整数构成的集合叫做模m的一个剩余类,记作[a]。(也见过a上面加一杠的写法)并把a叫作剩余类[a]的一个代表元。

例:在模5意义下,3、8、13都属于同余类[3]

简化剩余系:

同余类的集合构成了m的完全剩余系

简化剩余系指m的完全剩余系中与m互质的数的集合

简化剩余系关于模m乘法封闭,设a、b为简化剩余系中任意两个数,则a×b必然也属于简化剩余系

3.同余的性质

介绍在下面要用到的一些同余的性质

①若 a ≡ b ( m o d ? n ) a≡b(mod\ n) ab(mod?n) a ? c ≡ b ? c ( m o d ? n ) a*c≡b*c(mod\ n) a?cb?c(mod?n)

②若 a ≡ b ( m o d ? n ) a≡b(mod \ n) ab(mod?n) a q ≡ b q ( m o d ? n ) a^q≡b^q(mod\ n) aqbq(mod?n)

③若 a ≡ b ( m o d ? n ) , c ≡ d ( m o d ? n ) a≡b(mod\ n), c≡d(mod\ n) ab(mod?n),cd(mod?n),则 a ? c ≡ b ? d ( m o d ? n ) a*c≡b*d(mod\ n) a?cb?d(mod?n)

由乘法对于模运算的分配律可以证明↑

①②可由③推得

其他性质可参见百度百科

4.欧拉定理

若正整数a,n互质,则 a φ ( n ) ≡ 1 ( m o d ? n ) a^{φ(n)}≡1(mod \ n) aφ(n)1(mod?n)

证明不会

费马小定理其实就是欧拉定理在n为素数时的特殊情况

推论:

若a,n互质,b为任意正整数,则 a b ≡ a b ? m o d ? φ ( n ) ( m o d ? n ) a^b≡a^{b\ mod \ φ(n)}(mod \ n) abab?mod?φ(n)(mod?n)

——————————————————————————

证明:

b = q ? φ ( n ) + r b=q*φ(n)+r b=q?φ(n)+r,则:

a b ≡ a q ? φ ( n ) + r ≡ ( a φ ( n ) ) q ? a r ≡ 1 q ? a r ≡ a r ≡ a b ? m o d ? φ ( n ) ( m o d ? n ) a^b≡a^{q*φ(n)+r}≡(a^{φ(n)})^{q}*a^r≡1^q*a^r≡a^r≡a^{b\ mod \ φ(n)}(mod \ n) abaq?φ(n)+r(aφ(n))q?ar1q?ararab?mod?φ(n)(mod?n)

——————————————————————————

应用:

前面已经说明了,加减乘除的模运算处理方式,这个推论可以以应用于幂次运算的模运算处理方式

a b % p = ( a % p ) b % φ ( p ) a^b\%p=(a\%p)^{b\%φ(p)} ab%p=(a%p)b%φ(p)

当然,一般来说快速幂 l o g ( N ) log(N) log(N)级别的复杂度已经足够优秀

引理:

a,n互质,满足 a x ≡ 1 ( m o d ? n ) a^x≡1 (mod \ n) ax1(mod?n)的最小正整数x一定是 φ ( n ) φ(n) φ(n)的约数

反证法:

假设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 x 0 x_0 x0?不是 φ ( n ) φ(n) φ(n)的约数

首先 a φ ( n ) ≡ 1 ( m o d ? n ) a^{φ(n)}≡1(mod \ n) aφ(n)1(mod?n)是一定成立的,所以 x 0 < φ ( n ) x_0<φ(n) x0?<φ(n)

φ ( n ) = q ? x 0 + r ? ( 0 < r < x ) φ(n)=q*x_0+r\ (0<r<x) φ(n)=q?x0?+r?(0<r<x)

因为 a x 0 ≡ 1 ( m o d ? n ) a^{x_0}≡1(mod\ n) ax0?1(mod?n)

所以 a q ? x 0 ≡ ( a x 0 ) q ≡ 1 ( m o d ? n ) a^{q*x_0}≡(a^{x_0})^q≡1(mod \ n) aq?x0?(ax0?)q1(mod?n)

因为 a φ ( n ) ≡ a q ? x 0 + r ≡ a a ? x 0 ? a r ≡ 1 ( m o d ? n ) a^{φ(n)}≡a^{q*x_0+r}≡a^{a*x_0}*a^r≡1(mod \ n) aφ(n)aq?x0?+raa?x0??ar1(mod?n)

所以 a r ≡ 1 ( m o d ? n ) a^r≡1(mod\ n) ar1(mod?n)

因为r< x 0 x_0 x0? 所以假设不成立

5.贝祖定理

对任意整数a、b,存在一对x、y满足 a x + b y = g c d ( a , b ) ax+by=gcd(a,b) ax+by=gcd(a,b)

证明:

欧几里得算法求gcd(a,b)时:

long long  gcd(long long  a,long long  b){
   return a%b==0?b:gcd(b,a%b);
}

递归函数的终点是a%b==0,此时gcd(a,b)==b, a x + b y = g c d ( a , b ) ax+by=gcd(a,b) ax+by=gcd(a,b)明显是有解的,易得x=0,y=1为一组特解

运用数学归纳法,只要证明:

b ? x + ( a % b ) ? y = g c d ( b , a % b ) b*x+(a \% b)*y=gcd(b, a\%b) b?x+(a%b)?y=gcd(b,a%b)有解,则 a x + b y = g c d ( a , b ) ax+by=gcd(a,b) ax+by=gcd(a,b)必有解

那么贝祖定理就成立了

a % b = a ? b ? [ a / b ] ? ( [ a / b ] 表 示 整 除 ) a\%b=a-b*[a/b]\ ([a/b]表示整除) a%b=a?b?[a/b]?([a/b]

b ? x + ( a % b ) ? y b*x+(a \% b)*y b?x+(a%b)?y

= = b ? x + ( a ? b ? [ a / b ] ) ? y ==b*x+(a-b*[a/b])*y ==b?x+(a?b?[a/b])?y

= = a ? y + b ? ( x ? [ a / b ] y ) ==a*y+b*(x-[a/b]y) ==a?y+b?(x?[a/b]y)

= = g c d ( b . a % b ) ==gcd(b.a\%b) ==gcd(b.a%b)

= = g c d ( a , b ) ==gcd(a,b) ==gcd(a,b)

所以令 x ′ = y , y ′ = x ? [ a / b ] y x^{'}=y,y^{'}=x-[a/b]y x=y,y=x?[a/b]y,则 a x ′ + b y ′ = g c d ( a , b ) ax^{'}+by^{'}=gcd(a,b) ax+by=gcd(a,b)

综上,贝祖定理成立

6.扩展欧几里得

由上述的思路,可以写出扩展欧几里得的算法

代码如下:

long long  exgcd(long long  a,long long  b,long long  &x,long long &y){
   if(a%b==0) {x=0;y=1;return b;}
   long long  d=exgcd(b,a%b,x,y);
   long long temp=x; x=y;y=temp-(a/b)*y;
   return d;
}

应用:

①解不定方程ax+by=gcd(a,b)

函数返回的两个值x,y就是不定方程的一组特解

对于更一般化的方程ax+by=c,它有解当且仅当 c % g c d ( a , b ) = = 0 c\%gcd(a,b)==0 c%gcd(a,b)==0

我们可以先解出ax+by=gcd(a,b)的一组特解,然后令其同时乘上 c g c d ( a , b ) \frac{c}{gcd(a,b)} gcd(a,b)c?即得方程ax+by=c的特解 x 0 , y 0 x_0,y_0 x0?,y0?

方程ax+by=c的通解可以表示为

x = x 0 + k ? b g c d ( a , b ) x=x_0+k\cdot \frac{b}{gcd(a,b)} x=x0?+k?gcd(a,b)b?

y = y 0 ? k ? a g c d ( a , b ) y=y_0-k\cdot \frac{a}{gcd(a,b)} y=y0??k?gcd(a,b)a?

求x的最小正整数解:

令 t e m p = b g c d ( a , b ) 令temp= \frac{b}{gcd(a,b)} temp=gcd(a,b)b?

则最小正整数解为 ( x 0 % t e m p + t e m p ) % t e m p (x_0\%temp+temp)\%temp (x0?%temp+temp)%temp

更正:此处并不是最小正整数解,而是最小非负整数解,在答案可能为0的时候需要特判

②解线性同余方程

扩欧可以解决这种形式的同余方程:ax≡c(mod b) (1<c<b)

该方程显而易见可以转化为不定方程ax+by=c

③求逆元:

逆元的定义 a ? a ? 1 ≡ 1 ( m o d ? p ) a*a^{-1}≡1(mod \ p) a?a?11(mod?p)

将逆元 a ? 1 a^{-1} a?1表示为x

则可以转化为不定方程 a ? x + p ? y = 1 a*x+p*y=1 a?x+p?y=1

该方法相比于小费马定理略显麻烦,但是应用范围更广,只要求a、p互质即可,而小费马定理要求p为质数

7.中国剩余定理

线性同余方程:

形如a*x≡b (mod m)的方程,因为未知数x的指数为1,所以称为一次同余方程或线性同余方程

该方程要么无解,要么有无数个解

可以使用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求解这类方程

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

中国剩余定理(孙子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如下形式的线性同余方程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m 1 , m 2 ? ? ? , m n m_1,m_2\cdot\cdot\cdot,m_n m1?,m2????,mn?是两两互质的整数

m = ∏ i = 1 n m i ? , ?? M i = m / m i m=∏_{i=1}^nmi \ ,\ \ M_i=m/mi m=i=1n?mi?,??Mi?=m/mi

t i t_i ti?为线性同余方程 t i M i ≡ 1 ( m o d ? m i ) t_iM_i≡1(mod \ m_i) ti?Mi?1(mod?mi?)的一个解,也就是 M i M_i Mi?的逆元

则方程组的整数解为 ∑ i = 1 n a i M i t i ∑_{i=1}^na_iM_it_i i=1n?ai?Mi?ti?

证明:

首先解释一下,一般的线性同余方程长这样:a*x≡b (mod m)

它的解有无数个,我们可以将通解表示为 x = x 0 + k t ? ( k ∈ Z ) x=x_0+kt \ (k∈Z) x=x0?+kt?(kZ)

而这个通解其实就相当于 x ≡ x 0 ( m o d ? t ) x≡x_0(mod\ t) xx0?(mod?t)

因此所有的线性同余方程组都可以转化为下面这种较为一般的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孙子定理通过构造法得到了一种特殊情况下(即模数 m i m_i mi?两两互质时)的通解,换言之只要能保证模数两两互质则方程组一定有解

证明如下:

将解 ∑ i = 1 n a i M i t i ∑_{i=1}^na_iM_it_i i=1n?ai?Mi?ti?代入原方程组任一方程

a 1 M 1 t 1 + a 2 M 2 t 2 + ? ? ? + a i M i t i + ? ? ? + a n M n t n ≡ a i ( m o d ? m i ) a_1M_1t_1+a_2M_2t_2+\cdot\cdot\cdot+a_iM_it_i+\cdot\cdot\cdot+a_nM_nt_n≡a_i(mod\ m_i) a1?M1?t1?+a2?M2?t2?+???+ai?Mi?ti?+???+an?Mn?tn?ai?(mod?mi?)

上面这个式子显然是成立的

对于 k ≠ i k≠i k?=i的项, a k M k t k ≡ 0 ( m o d ? m i ) a_kM_kt_k≡0(mod\ m_i) ak?Mk?tk?0(mod?mi?),因为 M k M_k Mk? m i m_i mi?的倍数

a i M i t i ≡ a i ( m o d ? m i ) a_iM_it_i≡a_i(mod\ m_i) ai?Mi?ti?ai?(mod?mi?),因为 t i t_i ti? M i M_i Mi?在模 m i m_i mi?意义下的逆元, t i M i t_iM_i ti?Mi?在模 m i m_i mi?意义下等价于1

证毕

方程组的通解可以表示为 x = ∑ i = 1 n a i M i t i + k m x=∑_{i=1}^na_iM_it_i+km x=i=1n?ai?Mi?ti?+km

中国剩余定理的板子就不放了,毕竟都是些常规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剩余定理成立的前提是 m i m_i mi?互质,不要求 m i m_i mi?为素数,所以在求 t i t_i ti?时不要使用小费马定理,而应该用扩欧求逆元,在这里放一个扩欧求逆元的板子:

long long exgcd(long long a,long long b,long long &x,long long &y){
   if(a%b==0){x=0;y=1;return b;}
   long long d=exgcd(b,a%b,x,y);
   long long temp=x;
   x=y;y=temp-a/b*y;
   return d;
}

long long inv(long long m,long long mod){ //求m在模mod下的逆元
   long long x,y;
   long long d=exgcd(m,mod,x,y);
   if(d!=1) return -1; //若不互质则无逆元
   long long temp=mod/d;
   return (x%temp+temp)%temp; //返回最小正整数解
}

8.一般的线性同余方程组

中国剩余定理成立的前提是每个方程的模数两两互质,对于其他情况则不适用

可以使用n次扩展欧几里得算法进行求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已经求出了前k-1个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的解 x x x m m m为前k-1个方程模数 m i m_i mi?的最小公倍数

则前k-1个方程的通解可以表示为 x + i ? m , i ∈ Z x+i*m,i∈Z x+i?m,iZ

为了使前k-1个方程的解也满足第k个方程,只能从通解中寻找

x + i ? m ≡ a k ( m o d ? m k ) x+i*m≡a_k(mod \ m_k) x+i?mak?(mod?mk?)

只要寻找到满足条件的i即可

对该方程进行转化:

i ? m ≡ a k ? x ? ( m o d ? m k ) i*m≡a_k-x \ (mod \ m_k) i?mak??x?(mod?mk?)

此时只有 i i i是未知数,所以这就是一个线性同余方程,用一次扩展欧几里得就可得到它的一个解 i = t i=t i=t,则 x ′ = x + t ? m x^{'}=x+t*m x=x+t?m就是前k个方程的一个解

以此类推就能得到整个方程组的解

而如果在某次用扩展欧几里得运算时发现无解,则整个方程无解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iuker_jl/article/details/112426642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优秀技术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QQ/微信:153890879删除,谢谢!
上一篇:软件开发流程与初始软件测试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图文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