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查看内容

第一章-概述

发布时间:2021-05-29 00:00| 位朋友查看

简介:第一章-概述 1.学习重点 网络结构协议网络设备 2.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 计算机系统 通过 通信设备 和 线路 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 软件 实现 资源共享 和 信息传递 的系统。 3.功能 1数据通信 保证各个主机之间的数据连通。 2资源共……

第一章-概述

1.学习重点

网络结构,协议,网络设备

2.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3.功能

1)数据通信

保证各个主机之间的数据连通。

2)资源共享

硬件:打印机或者传真机并不是私有的,而是可以一起使用它的。

软件:软件并不是要下载到自己电脑上便可使用,在线软件

数据:网上的数据是共享的,例如百度文库。

3)分布式处理

多台计算机共同承担同一个工作的不同部分。

4)提高可靠性

一台电脑挂了,另外一台电脑可以成为它的替代机。

5)负载均衡

4.组成

1)组成部分

硬件:主机、通信设备和链路。

软件:主机上的软件。

协议:是一系列规则和约定的集合。有了协议才能安全平稳地进行数据传输。

2)工作方式

(1)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使用户直接使用的。两个主机的通信方式主要分为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注:两个主机之间的通信是指两个应用层中的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

<1>C/S方式(Clinet/Server)

客户:一个进程,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是请求方。

服务器:另一个进程,向客户提供服务,是服务方。

<2>P2P方式(Peer to Peer)

两台主机通信过程中不区分客户和服务器。对等连接中的每一台主机既是客户又是服务器。

(2)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数据交换有三种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又分为虚电路交换和数据报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术语解析

报文:电脑要发送的一整个文件一句话,就是报文,在应用层

报文段:报文太大了,对其进行切割,就形成了报文段,在传输层

IP数据报:对报文段添加两个IP地址(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形成数据报,在网络层

分组:IP数据报太大了,对其进行切割,每个分组添加IP信息和分组编号,在网络层。(一般都是用分组交换的,故说网络层一般传输的是分组

帧:在分组/数据报头部加上MAC物理地址尾部加上FCS帧检验序列,在数据链路层。(加头加尾)

信号:将比特数据转为信号的方式,连接传输媒介,在传输媒介上进行传播,在物理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的流程: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电路交换广泛应用于电话通信中。

建立连接:电路建立,必须事先规划好一条链路,等对方拿起电话,才算正式建立连接

通话:直接进行数据的转发,无须存储。若该链路的带宽很宽,可以采用多路复用的方式,让链路分为几条道,每个人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始终独占其中的一条道,称为独占资源。

释放连接:电路释放,把昂才占用的资源归还给电信网。

<3>报文交换

直接报文,在路由器处进行存储,存储到链路可用,链路赋闲的时候,再转发。而且路径并不是固定的,视当前的网络情况而选择路径。

<4>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亦是存储转发,但是两者转发的数据大小和数据类型是不同的。把之前的报文切割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块,在进行存储和转发,故对交换设备的缓存要求不是很高。

[1] 分组交换的特点

分组时,新的数据块需要有源地址,目的地址,分组编号等额外的信息。

分组可以是相同大小也可以是不同大小,一般默认是相同大小。

[2] 分组交换的类型

连接服务:首先为分组的传输确定传输路径,然后沿该路径传输系列分组,系列分组传输路径相同,传输结束后拆除连接。

无连接服务:不事先确定路径,每个分组独立确定传输路径,不同的分组传输路径可能不同

虚电路交换:为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把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进行了融合,先建立电路交换,再进行分组的传输。

通过发送方发送“呼叫请求”分组,接收方返回“呼叫应答”分组,开始建立虚电路。每个分组不仅要包含源地址分组号,还要包含虚电路号。建立连接的时候采用的是目的地址,后面传输的时候用虚电路号代替目的地址,作用一致,虚电路号更为细节)使得路由器可以根据虚电路号,将分组发送到刚刚建立起来的链路上。通信结束后,发送方发送“释放请求”,数据交换完毕。

数据报交换:需要对分组进行编号,然后可以实现按序重组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三者比较

优缺点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功能组成

计算机网路的功能有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组成。

通信子网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性能

1)性能指标

(1)速率

计算机发送出的信号都是数字形式的。比特是数据量的单位,值是0/1,单位是位。数据传输时,也是一个比特一个比特进入信道。数据的传输速率,即是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是b/s, kb/s, Mb/s, Gb/s, Tb/s

速率的比例是10^3,内存容量上是102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带宽

<1>带宽的频域解释

带宽在频域上表示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

<2>带宽的时域解释

带宽在时域上表示单位时间内网络中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b/s)。链路带宽指的是输入数据量的多少,发送端能发多少,发送的速率。

两者本质是一样的,一条通信链路的“带宽”越宽,其所能传输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是实际的数据率。

注:带宽是最高的数据率,吞吐量是实际的数据率,带宽是吞吐量的绝对上限值。

(4)时延

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一端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主要由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1>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发送数据帧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注: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不变的,故传播时延仅与信道长度有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处理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收到分组后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例如分析分组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进行差错检验或者查找适当的路由等。

<4>排队时延

路由器挺忙的,在输入和输出时,需要让数据先等待,数据进入路由器的缓存空间中待一会。

所以路由器执行的时延顺序是排队-处理-排队,好比过安检,排队,检查,拿行李。

(5)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是传播时延和带宽的乘积,描述数据量和信息量的属性。第一个比特开始传输,传输到碰到末端,停止,即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时延带宽积反映此时此刻一个管道当中的数据容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往返时间RTT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即双向交互一次所需的时间。其把第一个比特位放到信道上的时间作为时间起点。

(7)利用率

利用率分为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两种。链路上一直有数据进行传输的,就链路利用的很好,利用率很高。如果数据量大,就有数据拥堵,故时延会上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非性能指标

(1)费用

(2)质量

(3)标准化

(4)可靠性

(5)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6)易于管理和维护

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分层的目的

激活:首先要把链路清一下,发送指令,使得要发送的文档能在该链路上传输。

准备工作:是否做好同意接受文件的准备,是否有空间存储要接受的文件。

通信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故分层结构要把大问题分层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分层结构

(1)相关术语

<1>实体

每一层的活动元素(进程)称为实体。同一层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水平)。

<2>协议

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水平)。

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接口

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即服务访问点SAP。

<4>服务

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垂直)。上层使用下层的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故最上层使用的是下层服务的总和。仅仅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是透明的。

SDU服务数据单元:为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而应传送的数据

PCI协议控制信息: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

PDU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PDU=PCI=SDU,各层之间的传输以PDU为单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体系结构

<1>总的体系

OSI参考模型:虽然有许多提出了网络架构,但是只适用于自己公司的产品,没达到互联互通。OSI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开放的,全球通用的。但是复杂又不实用。

TCP/IP参考模型:实际上应用的体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网络中组件使用的体系

中间系统最多经过三层,网桥交换机仅需要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物理层不对数据做太多的处理,傻瓜层,只是把数据转为0101,形成比特流,传送到传输介质上面进行传送,例如光纤。

数据传送到中间系统,经过三个层进行还原,看看发送端对数据做了什么操作,接下来查看路由转发表,将数据往接口处送。然后进行经过中间层三层包装,传到终端。数据在终端处经过一层一层的还原,得到原始的数据信息。

上面四层中间系统是没有的,好像两个主机直接相连,是端到端的通信,即起始端和终止端直接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每一层共同具有的功能

差错控制:使相应层次对等方的通信更加可靠。

流量控制:发送端的发送速率必须是的接收端来得及接受,不能太快。

复用和分用:发送端几个高层会话复用一条低层的连接,在接收端再进行分用。

连接建立和释放:交换数据前先建立一条逻辑连接,数据传送结束后释放连接。

<4>应用层

功能: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需要联网才能用的程序,才属于应用层。不需要联网的,如记事本,不属于应用层的范围。

协议: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如:域名系统DNS,支持万维网应用的HTTP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SMTP协议。

<5>传输层

功能:负责两个主机进程之间通信的数据传输,即端对端通信。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由于一台主机可以有多个进程,因此传输层有复用分用功能。每个进程都会用编号来标识他,即端口号。

复用: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例如不同进程使用同一个传输层的传输协议)

分用:运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上面应用层中相应的进程。

协议:主要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传输控制协议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提供无连接的、 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不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可靠传输:当接收端接收到一个报文段,返回一个确认,才可以进行下一个报文段的发送。若没收到,则要继续发送刚才的报文段,直至收到该报文段的确认信息为止,适用于比较大的文件。

不可靠传输:一直发送报文段,适用于比较小的文件。如信息在吗?采用一个数据包进行传输即可,不用建立连接和确认机制。如果传输的过程中出错了,传输层负责纠正这些错误。

面向连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建立连接,在此阶段,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只有在连接成功建立之后,才能开始数据传输,这是第二阶段。接着,当数据传输完毕,必须释放连接。

面向无连接:没有这么多阶段,它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6>网络层

功能:把数据报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选择合适的路由。网络层传输的单位是数据报,由于TCP/IP体系网络层中使用的是IP协议,故一般称为IP数据报。

协议:IP, IPX, ICMP, IGMP, ARP, RARP, OSPF。

<7>数据链路层

功能:将IP数据报组装成帧,传输的单位是

协议:SDLC, HDLC, PPP, STP。

<8>物理层

功能: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传输的单位是比特

协议:Rj45, 802.3。

通信方式介绍:单工,只能一个主机发送一个主机接收,发送方和接受方是确定的。半双工,发送方和接受方不是确定的,均可,但数据传输时亦只能一个发送一个接收。双工,两个主机同时发送和接收。

<9>通信过程的解释

两个主机之间的通信是一个打包拆包的过程。

数据链路层在头部和尾部均贴入信息,其他层在数据的头部贴入控制信息。

控制信息:检验差错,找下一个传输地址,规定数据包的优先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288706/article/details/115557278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优秀技术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QQ/微信:153890879删除,谢谢!
上一篇:学习电子,有什么网站可以推荐?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图文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