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Harbor传奇(2) - 出世

Harbor传奇(2) - 出世

作者头像
Henry Zhang
发布2019-04-12 17:38:32
1.6K0
发布2019-04-12 17:38:32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亨利笔记亨利笔记

题图摄于北京观光塔:鸟巢,梦开始的地方

上一篇 Harbor前世 我们介绍了 Cloud Foundry 社区和早期 Harbor 项目的丝丝联系,本篇继续介绍 Harbor 项目开源前后的故事。创新之路并不一帆风顺。Harbor在走向用户的过程中遇到怎样的困局?出师不利,团队又如何破局呢? 本文转发自 VMware 中国研发中心公众号,记录 Harbor 开源容器镜像仓库项目及社区发展的传奇历程,此篇是该系列的第二篇。 文后有诸多 Harbor 社区活动以及 KubeCon 上海免费门票等福利,欢迎关注和参与。

2018年Harbor团队合影,纪念Harbor进入CNCF

大道之始,步履维艰;经年初成,未来已现。

1

走出路难通,双张寻破局

2015年5月12日的北京天朗气清,但Crane团队成员的脸上却尽是阴霾。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5年初,Crane项目终于正式成型。在这之后不久,团队新增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主管 - 张峻。在他和张海宁的宣传下,公司内部有不少工程师都在项目中试用了Crane,这些人无一例外对Crane的反映都不错。按双张(张海宁和张峻)的计划,接下来Crane就要走向用户,获取初步的使用反馈。两人满怀期望地向总部产品部门寻求帮助,希望通过将 Crane 与 VMware 产品集成这一方式,让 Crane 走出公司,走向用户,可结果却并不顺利…

前VMware工程主管张峻

现今最热门的服务端技术无疑是容器,但三年前,却并非如此。那时容器概念传入中国的时间还不长,该技术虽在社区广受欢迎,但真正使用它的企业却不多。VMware 的用户尚未提出相关需求,公司本身技术栈上能使用到容器技术的项目也不多。由于业务和需求的原因,总部暂时搁置了两人的请求。

虽出师不利,Crane 团队却并未就此放弃,他们坚信容器将是行业的下一发展方向。到那时,镜像管理必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既然与公司产品集成这条路行不通,他们想不如就将项目代码开源到社区,这样不仅能获得用户的直接反馈,还可汇集社区各方力量,不断完善 Crane 的功能特性。不久,Crane 团队便向总部提交了开源申请。

2

团队入猛将, Harbor初长成

开源 Crane 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资源缺乏问题。为给 Crane 项目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任道远找到了自己老板 - VMware全球研发副总裁Niranjan Maka。“Niranjan当时提了个问题 ‘Crane项目未来如何盈利?’,可我却回答不上来。” 回忆往昔,任道远如实说道,“集成到产品的申请刚被搁置,开源的答复也还杳无音讯,前途和 “钱途” 都堪忧。”

VMware全球研发副总裁Niranjan Maka

虽存有疑虑和挑战,Niranjan出于对任道远和Crane团队的信任, 以及对开拓者和创新精神的支持,自始至终都为Harbor提供了资源支持,Crane团队因此得以扩充! 2015年9月, Crane项目核心成员姜坦加入团队,成为该项目技术负责人。

Crane(即后来的Harbor)项目技术负责人姜坦

姜坦加入的当天,王锟与尹文开一起将手机铃声改为 ‘好日子’,‘男人哭吧不是罪’ 成为历史。姜坦与尹文开擅长后端开发,王锟擅长前端改进,三人很快成为 Crane 开发团队的铁三角。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谷歌感谢信’。 因为 Crane 是基于Go语言写成,所以我们开源 Crane 时,少不了要研究和使用这个由谷歌发布的开源编程语言。”姜坦笑着回忆道,“没想到这一研究,就找出了好几个Bug。我们写信告知谷歌后,还收到了他们的感谢信。”

姜坦的加入,大大加快了Crane的开发进程。在众人共同努力下,Crane项目开源前期准备工作终于在2016年初全部完成!此外,Crane团队还通过早期“狗粮”(dogfooding)用户的反馈,完善并确定了Crane最初的四大功能:管理UI、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AD/LDAP集成和审计日志。

上天不负苦心人,2016年3月Crane团队终于收到来自总部的开源批准! 随后,项目正式更名为“Harbor”,VMware终端用户事业部工程师朱杉帮助设计了其初期的logo。

Harbor项目初期的logo

Harbor初期logo设计者朱杉

“Harbor本身有‘海港’之意,海港是集装箱(Container)的存储和运输之地,其暗示我们的项目其实是容器(Container)镜像管理仓库。另一方面,该名字也寄托着我们的期望 - Harbor项目能像海港中的灯塔,照亮企业开源的道路。” 张海宁解释道,“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 这名字比起Crane,更加顺口好记。”

不久,Harbor团队将开源代码发布在GitHub(面向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的托管平台)上,并注明它是容器镜像下载工具,原生支持中英文。

3

CNF做桥梁,Harbor露锋芒

2016年3月中旬,在任道远的支持下,Harbor团队创建了云原生论坛(Cloud Native Forum,以下简称CNF)社区,并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两场线下活动,正式对外宣布Harbor开源!

任道远在CNF活动上致辞

该论坛宗旨是“构建云原生生态圈,共同促进技术创新”,其成员包括VMware、 Pivotal、华为、 IBM、EMC、才云、数人,灵雀云等多家企业合作伙伴。“自这之后,Harbor通过CNF正式走向社区。” 张峻说,“是 CNF点燃了Harbor推广的星星之火。”

张海宁在CNF活动上发布Harbor开源项目

2016年5月,数人云成功将 Harbor 集成到产品中,成为国内最早与Harbor项目进行对接的开源云计算公司之一。

这两次云原生论坛活动吸引了众多优秀IT企业的参与。其中,才云科技和数人云等企业更是成为第一批使用 Harbor 的企业合作伙伴。

“当时Docker正成为企业软件交付的标准,它改变了企业软件开发和运维的流程,使企业软件交付方式变得更加便利。因此,我认为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选择容器技术,而如何有效地管理容器镜像,将成为它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数人云创始人兼CEO王璞说,“在这方面,Harbor 无疑是最适合的开源产品,其兼具的Apache 2.0使用许可,更是让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和修改它。”

数人云创始人兼CEO王璞

4

推广路漫漫,团队不停步

随着Harbor成功开源,时间仿佛又回到了2012年推广Cloud Foundry之时。只是这回除了相同的推广问题,众人还得应对资源缺乏这一挑战。

为了进行概念普及和用户教育, 张海宁和姜坦等人亲自上阵,写了大量有关Harbor的技术文章。 得益于 Cloud Foundry 打下的社区基础,这些技术文章对外发布后,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转发,Harbor 用户的数量也因此不断增加。2016年7月,仅开源4个多月的 Harbor 就在 GitHub 上获得了 900 多颗星和 200 多个forks!

此外,双张在公司内部也举办了一系列技术分享活动,系统地向公司内部员工介绍容器和镜像技术。 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工程师都对这两项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主动为 Harbor 贡献代码和建议。

后来的 Harbor 项目主力之一王岩就是其中一员。2016年还供职于 VMware 其它部门的他,偶然听了张海宁的讲座,觉得 Harbor 这项目着实有趣,东北爷们脾气爽快,活动一结束就迫不及待找到张海宁,表达了想要帮忙改进Harbor的愿望。直到2017年正式加入Harbor队伍,王岩期间一直利用业余时间为Harbor贡献代码。

Harbor项目主力 - 王岩

Harbor的普及离不开团队的努力。“我们收集了很多社区里的反馈信息,经过反复斟酌、改进和迭代才最终炼成这个项目。因此在Harbor诞生之初,就已比较符合用户的需求。” 张海宁说,“另外,Harbor团队还致力于用最简单的功能去解决用户绝大部分问题。比如在用户模型的设计方面,相比其他的 Registry复杂的用户模型,我们就只有一层,简单易操作。”

随着用户越来越多,Harbor不仅在中国社区备受热捧,在国外社区也有了不少追随者,他们还帮忙增加了德文,俄文,及日文界面。但Harbor团队对项目的期许却不止于此,自Harbor开发之始,他们就一直等待着一个机会,一个将Harbor带入全球云原生舞台的机会!在2016年的夏天,他们终于等到了...

(未完待续

本文参与?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10-29,如有侵权请联系?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亨利笔记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容器服务
腾讯云容器服务(Tencent Kubernetes Engine, TKE)基于原生 kubernetes 提供以容器为核心的、高度可扩展的高性能容器管理服务,覆盖 Serverless、边缘计算、分布式云等多种业务部署场景,业内首创单个集群兼容多种计算节点的容器资源管理模式。同时产品作为云原生 Finops 领先布道者,主导开源项目Crane,全面助力客户实现资源优化、成本控制。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
http://www.vxiaot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