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深度漫谈】前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上)

【深度漫谈】前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上)

作者头像
沐洒
发布2023-07-05 17:11:42
1540
发布2023-07-05 17:11:42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沐洒沐洒

关注我 带你学点有用的

Musa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想精准预测前端未来的走势,就必须了解前端的过去。

Musa 2023

全文一共2447字,读完预计需要3分钟

「前端」这个名字,从诞生之初就给自己框定了一个显而易见的职责范围,就是为了解决UIUX的一系列问题设定的。

UI:User Interface,围绕用户界面做的一系列视觉设计 UX:User Experience,围绕用户体验做的一系列交互设计

业界很早之前其实有一个细分的工种,叫做UI工程师,或者叫CSS工程师,当然最响当当的叫法还是「切图仔」。

切图仔的日常……啊不是,UI工程师的日常工作,就是根据设计师的UI稿(PSD,Sketch等),用HTM和CSS一比一精确还原出来,并且适配各种奇奇怪怪的浏览器,以及高中低端用户设备。

所以那个阶段,前端论坛的技术文章,几乎都是围绕着「如何尽可能精准的在尽可能多的设备上还原出设计稿」这个命题来进行的。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公司都这么细分的,至少我待过的阿里和百度的团队就不是。

那时的前端工程师也是需要写一些逻辑的,只不过逻辑也分交互逻辑,和业务逻辑,前端多半只管前者。

后来呀,随着HTML5和CSS3的兴起,前端们开始乐不思蜀的玩起各种有趣又高级的动效,并且在Ajax技术的加持下,SPA开始大行其道,前端正式进入所谓的Web2.0时代。

SPA(Single-Page Application):单页应用

(单页应用 VS 传统页面)

可以负责任的说,从进入SPA时代的那天起,前端才真正意义上有了行业地位和尊严,再也不是一个在后端面前唯唯诺诺,言听计从的小跟班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Web1.0时代,接到一个需求后,前端“小跟班”们是没有资格和立场去左右业务形态的。

前有设计师,跟产品经理手勾手的讨论产品形态,风格样式,输出N版UI图之后定稿,就再也不允许变更设计图了。

后有后端工程师,跟产品经理背靠背的讨论产品逻辑,业务流程,反复拉扯N版需求之后定稿,就再也不允许变更需求了。

只有前端这个“小趴菜”,夹在中间,一丝不苟的还原出设计师的意图,然后把拼好的HTML和CSS代码交给后端开发,由他们去转写对应的「动态语言」(PHP,JSP等),全程没有一丁点自由发挥的空间。

当然了,这期间,也有不少大佬不甘于当个默默无闻的“复印机”,就会主动跟后端要求分担一部分工作,于是划时代的「MVC架构」横空出世!

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是一种早期的分层开发模式。

前端开发们由此成功分到了一块“肉”——视图层(View),屁颠屁颠的跑回工位,开始埋头写模板代码。

一开始是直接上手写后端模板语言的,比如PHP的Smarty模板引擎。但这能有什么技术和业务上的创新和价值呢?并没有啊,无非就是前端多了一点工作量罢了。

这怎么能行呢?不搞点轮子出来,怎么去跟老板证明我堂堂前端的价值?拿什么去晋升答辩呢?

于是,依然还是这群不甘心的大佬,埋头造出了前端自己的模板引擎,如juicer,ejs,artTemplate啥的,「前后端分离」模式从此刻开始就算有了雏形。

你看,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在SPA到来之前,前端仅仅是个没有行业地位的小跟班了。SPA模式真真切切的改变了互联网产品形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改变了前端的地位,“小跟班”们从此「当家作主」站起来了!

伴随着搭载有Webkit,Gecko等内核的现代浏览器(Chrome,Firefox等)的普及,以及iPhone为首的智能手机的热销,以SPA为载体的Web2.0轰轰烈烈的登场了。

这一仗,前端赢了,从后端工程师手里,夺下了View的「城池」(剧透,后来的后来,继续一步步蚕食剩下的疆土)。

Web2.0给消费者市场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畅快,诸如「无刷新体验」,「动效设计」,「H5」等新名词纷纷出现在互联网人的口中。

另一方面,繁杂的浏览器内核碎片化的移动端设备,给前端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跨端适配,多浏览器兼容等技术方案纷纷亮相,催生出巨大的就业机会。

前端工程师,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当时的“抢手货”,红极一时。

毫不夸张的说,也就是在那几年,前端界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遍地长出各个细分领域的「真大佬」(和现在烂大街的前端网红不是一个level),带领着前端小弟们,塑造了一个百花齐放的黄金年代。

还记得我们一开始提到的「切图仔」吗?曾经在这个细分领域上,UI工程师们练就一身本领,除了像素眼,还有各种高超的图片处理技术(切图,压缩和兼容),比如:

  • 如何在保证不破坏透明通道的前提下,压缩巨大的png图片?
  • IE6不支持图片Alpha通道的前提下,如何展示透明图片?
  • 如何通过制作特殊的位图「点9图」,来实现矢量图才能做的自由拉伸效果?

这只是UI工程师各种奇技淫巧的冰山一角,也是面试时候必问的老「八股」。掌握了最全兼容处理手段的UI工程师,就能以行业大佬的姿态傲视群雄。

不过好景不长。

随着3G信号迅速升级为4G,光纤通信带来了百兆千兆带宽,以及IE浏览器的全面退出江湖,UI工程师的职业生涯也就到头了(此处的判断逻辑详见《下篇》),转型迫在眉睫。

2018年,我所在的腾讯某部门前端组,正式从设计中心撤出,分派到各大业务团队中去,具有腾讯特色的UI开发岗彻底消亡。

当然,这只是行业当时的一个小小缩影,2018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时间线,但我有理由相信,整个行业的洗牌,也就在那前后两三年的时间罢了。

那后来呢?这些「切图仔」的命运如何?他们都去干了啥?

且请下回分解。

欢迎追更这个《深度漫谈》系列,由于篇幅较长,我将全文划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开发布,分别聊了前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预告一下,在《中篇》中,我深入分析和解答了「切图仔」的几条去路,让你对前端行业现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而在《下篇》中,我将带你使用「第一性原理」,从事务本质出发,去探索前端工程师的未来

敬请期待。

本文参与?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3-06-19,如有侵权请联系?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沐洒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图片处理
图片处理(Image Processing,IP)是由腾讯云数据万象提供的丰富的图片处理服务,广泛应用于腾讯内部各产品。支持对腾讯云对象存储 COS 或第三方源的图片进行处理,提供基础处理能力(图片裁剪、转格式、缩放、打水印等)、图片瘦身能力(Guetzli 压缩、AVIF 转码压缩)、盲水印版权保护能力,同时支持先进的图像 AI 功能(图像增强、图像标签、图像评分、图像修复、商品抠图等),满足多种业务场景下的图片处理需求。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
http://www.vxiaot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