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钱颖一: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是价值观出了问题

? 编 者 按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5年,钱学森先生提出这个问题。虽然他当时只是针对科学研究而言,但相对于我们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教育投入而言,从我们的教育体系中走出来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为什么不够多?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

演讲者: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

▌创新人才的教育,不能仅靠知识积累

目前中国的教育,大都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高考也是考知识,知识似乎就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但创新人才的教育,不能仅靠知识积累,教育必须超越知识。

为什么?

第一,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简单地说,就是要从过去的发展模式,到今后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就是要依靠创造性的人才,而创造性的人才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读书读得好的学生。这就是第一个基本原因,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最近讨论很热的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尽管目前我们还看不清楚人工智能的影响。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人工智能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来工作,而这种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图像识别,就是大量的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积累。这样的话,它就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

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的学生的通常做法。所以,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未来人工智能首先会替代那些在我们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即对已有知识的积累。

这是我的一个判断,是联系到现在科技的发展做出的一个判断。

所以以上这两点,一个是经济发展的阶段,一个是科技发展的势头,让我们认识到对现有教育体制和方法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极度好奇、充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的两句话一直对我影响很深,一句是“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地好奇”,另一句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从这两句话中,我受到启发,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假说,就是创造力=知识×(好奇心+想象力)。

看看上面的公式,读出了什么?——知识与创造力并没有成正相关,也就是说,所受教育越多,未必创造力就越大。当然,只是确实会随着受教育时长而逐步积累,但创造力的另外两个元素:好奇心和想象力,与教育时长的关系就没那么密切了。

人在年幼时,好奇心和想象力往往会很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这两者很有可能会递减。因为,所有的知识体系都是有框架、有假定的,而我们本身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往往会挑战这些假定,突破现有框架。

如果是在应试教育之下,情况就会更糟。当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好成绩,当教师教书的唯一目标是传授标准答案,那么结果很可能是,教育投入越多,教师和学生越努力,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减少程度就越大。

这就形成了创新人才教育上的一个悖论:更多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加知识而提高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因压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减少创造性。这两种力量的合力使得判断教育对创新人才产生的作用变得困难,但是这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大学辍学生去创业会成功,他们的创造力比较强。

所以,我们在改革教育体制的时候,要尤其注意创造一种更加宽松的环境,尽力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急功近利,万万不可取

当然,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价值取向。

当我们讨论创新人才教育时,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现实是整个社会都比较急功近利,更一般地说是短期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对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害的。

我再次引用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在科学的殿堂里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探索科学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智力上的快感,有的是为了纯粹功利的目的,他们对建设科学殿堂有过很大的甚至是主要的贡献。但是科学殿堂的根基是靠另一种人而存在。他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他们每天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

当然,这里说的科学探索是创新中的一个例子。创新不仅包括科学探索,也包括技术创新、人文艺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受此启发,我按照价值取向把创新的动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有以下三类代表人群:短期功利主义者、长期功利主义者,以及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者。

短期功利主义者:创新是为了发论文、申请专利、公司上市;

长期功利主义者:创新有更高的追求,为了填补空白、争国内一流、创世界一流;

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者:创新有更高的追求,追求真理、改变世界、让人变得更加幸福。

于整个社会而言,我现在看到的是,第一类人很多,第二类人也有,但是第三类人就很少了,甚至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所以,我们之所以缺乏创新型人才,除了教育体制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外,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价值观,这些都导致出现更多的抄袭、复制,缺乏真正的创新。

在这样的环境下,也确实很难出现颠覆性创新、革命性创新。

文章来源:全球创新论坛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专访钱颖一;钱颖一在《参事讲堂》上的主题演讲;钱颖一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七届年会》上的演讲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525B1I6L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
http://www.vxiaot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