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我从陈春花的《激活组织》中读到了什么?

“环境不稳,风口难寻”,我用这两句话来概括当前很多企业所面对的共同态势。“环境不稳”体现在外部的总体经贸形势以及政治介入经济全球化的阴影;而“风口难寻”体现在互联网技术更迭所代来的早期技术红利和模式红利的消退。当不能从外部获取发展便利和加速剂,从内部要效能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

所以这几年效能的关键词在企业管理领域被强化,人才发展,团队发展,组织发展都成为人力资源热门话题,这是企业从增长型向发展型转变,从速度思维向效能思维转变的体现。

机器有效能,通过技术迭代升级,机器会提升效率和效能;人也有效能,通过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方法,通过外部激励和内部动力蓄势,个体会出现大幅度的效能提升。

而组织是人与技术的交互系统,约定规范下的流程组合,组织是个人集合的升华,所以组织也有效能?但我们该怎么去激活和提升呢?

一起通过陈春花老师的《激活组织》,获得一些思路。

为什么要激活组织?

组织是活的,但不一定有活力。

首先,组织是活的。虽然组织中制度、流程、技术都是死的,但组织中的个体、团队都是活性因素。他们有意识、有精神,能主动根据环境变化而变化;他们可以高效发力,也可以懈怠躲避。

而且组织是有思想的。每个个体都会有自己的思想,但在组织的“黑箱”(在没弄清组织运作逻辑时,组织对大多数人都是黑箱)中,还会呈现统一性的面貌。这种面貌就是组织的思想。但这种思想如何从个体层次跃迁、转化成组织思想,是众多的组织发展专家一直思索的事情。

组织是活的、有思想的,但不代表组织是有活力的。恰恰大部分组织是死气沉沉,没有发挥作为宏观体系的生命力。它变成了一个框架、符号、边界法则。

这就是陈春花老师的《激活组织》要解决的问题:怎么让组织从有生命到有生命力。

为什么要激活组织?

当今组织面临的环境很复杂

组织本身就复杂,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加剧了这种复杂。《激活组织》的第一章重点谈了“组织环境的新特征”,就是我们常说的乌卡(VUCA)。

人口结构变革。书中特别强调了互联网新族群和线上人口。互联网的精神和生活模式,是怎样深深影响新生代在组织内的价值观的?

渠道的新属性。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数据技术的价值和渠道网络形成了。

新进入者。新入局者也是由互联网技术带来的。过去这些人在市场之外,但现如今被新技术和新精神卷了进来。

共享经济。这个不用多说,移动互联网浪潮捧出的众多火花之一。

以上四点都跟技术革命有关。被技术力量的龙卷风所卷起时,我们只能先随风摇摆、再伺机行事。陈春花老师说要“变自生变”:指卷入变化时,在变化中获取新生机、顺势则可为。

盖雅学院最近发起的《中国劳动力管理调查》,从更加宏观的环境来分析组织所面临的挑战,预先提供些结论:从受访者对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评估结果看,技术带来的影响多是正向得分,即企业认为这些因素促进了发展;人口结构变迁、人口红利结束、老龄化等与人相关的因素,多为负面得分。显然更多挑战来自于此。(调查报告后期会通过“盖雅学院”公众号正式发布,欢迎关注、及时获取报告)

激活组织的前提:

唤醒认知

面对外部的挑战,组织需要革命;这种革命是颠覆,也是焕新。

怎么理解焕新?一名叫马特·卡茨(Matt Cutts)的谷歌工程师,曾在TED演讲中讲述自己“用30天演练新事物”的实验。他用30天打卡尝试新事物,不断得唤醒新的认知和生机。这个实验被称为“马特焕新”。而我们每天都面对着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但多数人却都生活在既定模式中,不愿或不敢去尝试新的领域。

组织也一样,习惯了在科层制的窠臼中生存,就没办法发现组织的另一种生命力。当传统的组织生态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就必须去革新。变革得从认知开始,《激活组织》第二章来就在讲认知活理念的焕新:

打破边界。边界指界限,分清彼此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合体。它包括行业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组织本身的和组织内部的。而打破边界,就是创造共赢思维。你一个人做,你一个组织去做,不如合作去做获得的收益更大。道理虽然简单,但很难真正突破。

增长型思绪。指愿意接受新的东西。“对于善于创新的企业和企业家,当前是从未有过的商业机会,如此丰富和多元化”,如何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得鼓励探索和宽容失败。增长型思维是以目标为导向,以敏捷为方法论的一种思维,唯有革新,才有成长。

员工层面的自我驱动。员工要能扎实做事,有危机意识,要从失败中汲取价值,要学习,要创新。这种自我改变是持续领先的根本动因。当员工能自我驱动了,组织管理就可以简化了。

业务逻辑要符合市场。了解市场核心在哪里,无外乎问几个问题:顾客在哪里?技术是什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所以着眼顾客、着重技术、着力核心竞争性,这样的业务逻辑才行得通。

管理不确定性。虽然不确定是确定的,但并不代表我们就只能任由雨打风摇。如果能够识别不确定性、管理不确定性,顺风乘势,学会共处,那么不确定可能成为机遇。

激活组织的前提:

激活个体

激活个体是激活组织的前提。个体在组织内部的空间和运作路径可大可小,好的组织能创造宽阔空间和道路,坏的组织则只会把个体限制在工位上。

激活个体,首先是创造空间。书中提到的协同是横向拓展空间;提到的激励价值创造是纵向拓展空间。只有个人有空间了,个人生命力才能够得到展现。

激活个体,其次是创造动力。有空间还需要有燃点,有动力。所以驱动力在激活个人身上尤为重要。陈春花研究了阿里巴巴和华为,得出结论:“阿里的‘六脉神剑’和价值观考核,华为的危机意识和奋斗者文化,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利用价值观驱动的案例”。

有燃料,才能发动车;有宽阔的道路,才能尽情展现车技。激活个体其实就这么简单。

如何激活组织?

七项工作

激活组织先得会观察组织,而组织模型是观察的工具和方法论,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杨三角、六个盒子、伯特-利特温框架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深描组织提供方法。

本书最后的一章“激活组织的七项工作”也是一种简单的模型,陈春花老师提供了七个维度,作为组织发展或变革的切入点。

第一,结构。结构是组织内部的分化逻辑。面对更多元的市场和更敏捷的环境,组织结构也需要不断挑战。如何打破内部边界,消除障碍,消除部门墙,打造无缝隙组织?如何推进更小的组织单元,更灵活的经营模式,让全员参与进来?如何减去权威化、真正强化员工的价值?都是需要去思考的。

第二,文化。企业文化中“家文化”经常被提到,即通过创造幸福职场来引导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但我认为家文化的作用非常有限,而且本质上与市场经营的逻辑背道而驰。现代企业文化更多应该强调成年人文化,这是一种基于契约的信任。而信任是合作的前提,也是组织稳固的前提。如何通过管理员工期望、创造透明的信息沟通渠道,给员工支持,才是有效的企业文化之道。

第三,激励。激励不同于奖励,不是简单的物质刺激,要知道人们是在马斯洛的需求阶梯往上爬,得向上激励才有效果。多形式的合伙是对物质激励的高级演化,平衡家庭与工作是对个人生活的照顾,前面提到得幸福职场也被列入为一种激励措施。但我的观点是这种幸福职场作为保健因素尚可,提升到独立的新激励措施,显得有点勉强。

第四,工作习惯。实际上这里的工作习惯谈的是一种纵向的主管与员工的关系。“试错机制”、“授权”这个我们很容易理解,除此之外还提到一项“自组织”。这种组织符合扁平化、无边界、去中心化、去KPI化、去权威的特征,完全依靠目标和任务导向来自我驱动和管理。我已经看到有一些企业在试验这种自组织的模式,但这种模式需要以高强度的员工责任感作为前提,效果还有待观察。

第五,绩效检验。绩效是评量员工贡献的指标,不合理的绩效设计会出现事情做完,但结果不可见的现象。所以作者提出要创造可见绩效,理念上引导成向顾客倾斜,技术上设计成为员工提供资源。真正做到“以终为始”、绩效才有价值。

第六,价值共同体。这项更偏向对总体理念的实践化,通过建立合作生态、共赢思维,创建价值共同体。让一个人做事变为大家一起创赢。

第七,领导者角色。组织中核心地位的领导者如何平衡与环境,以及他们与团队、与产品的关系尤为重要。虽然不是人人都是乔布、,都是任正非,但通过学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组织的布道者、设计者和伙伴。

组织发展是一项大的工程,尤其在这个敏捷时代。陈春花老师的《激活组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向和洞见。

最后,总结下整本书读下来的个人感受:虽然逻辑性和结构的把握并不完美,但能够感觉到作者思路的自由驰骋,从业务贴合的角度看、书中一些实际案例的思考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智慧火花。

-End-

本文来源:盖雅学院;作者:李斌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6A0N1J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
http://www.vxiaot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