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华讯方舟集团:民企凭何回收卫星

编者按

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最好最优,佛山制造业品质革命再出发。

今年5月起,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携手佛山市工商联、南方日报及佛山企业家观察团,走进北京、深圳、青岛、长沙等地,并于今日起奔赴德国、荷兰以及丹麦等全球质造强国。

自南而北,一场全国性的品质革命浪潮正在兴起。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以品质追求为新实践,共同汇聚成推动一座座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南方日报、南方城市智库、佛山市工商联即日起共同推出第一组城市对话系列报道“品质革命?对话深圳——佛山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跨省跨国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一个外形结构酷似羽毛球的小卫星,在西北某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后,沿着预设路线,实现了亚轨道分离、返回、回收着陆。这是中国民营企业首次开展可回收卫星试验验证。在华讯方舟集团(下称“华讯方舟”)深圳展厅内,一直循环播放着这段卫星回收的试验视频。

民企敢于尝试回收卫星的并不多见。但对于从出生之日起就一直仰望星空的华讯方舟集团而言,这只是其向高科技发起挑战的一个缩影。

华讯方舟集团,成立于2007年,公司目前涉足卫星、太赫兹与军工三大领域。在卫星通讯领域,华讯方舟被列为全球卫星竞争力TOP10企业,在国内可谓一枝独秀,其在Ku、Ka波段兼容卫星地面网络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相比传统业务的绝对领先,华讯方舟集团更愿意向调研组展现其在太赫兹领域的探索,一个正在培育中的新业务。所谓太赫兹是指100—10000G的电磁波谱,是人类最后一个尚未完全开发的频谱资源。尚未开发往往意味着难开发。创始人是MBA出身的华讯方舟,却笃定的看好这样一个高科技的“无人区”。华讯方舟目前打造了两家研究院,其中一家正是太赫兹研究院。数据显示,自进入太赫兹领域以来,华讯方舟投入的研发费逼近10亿元。

在太赫兹这样生僻的科技领域内,华讯方舟已研发出了多款产品,部分甚至已量产并推向市场。目前华讯方舟已自主研发出全世界第一片石墨烯太赫兹芯片、中国第一台主动式太赫兹圆柱形人体安检仪、太赫兹时域光谱分析仪。其中,去年华讯方舟面向市场推出的毫米波人体安检仪,现阶段国内能量产该产品的企业仅有两家。

在深圳,这座被预言要成为整个地球经济中心的城市里,类似华讯方舟这样的企业并不少。

去年,深圳平均每天产生发明专利58.3件。在这里,企业不乏仰望星空的敢想,亟待脚踏实地的落地。那段卫星回收的视频就像一个隐喻,能把卫星发射出去者不少,难的却是让它落地回收。

在佛山,这座中国制造业的风向标城市里,一大批务实的制造业企业擅长打“地面战争”,却缺乏敢于往天上想的创新。

去年,佛山已形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2万亿元的产业体系。人们习惯用“有家就有佛山制造”道出佛山工业的地位。但以泛家居这类传统产业为主的佛山,人们也在呼唤更有科技力的新兴产业。

创新,是推动品质飞跃的重要力量。从佛山出发,对话深圳。佛山的民营企业应该如何学会脚踏实地的仰望星空?在高科技未落地前,企业又该如何实现创新的可持续性开展?

记者手记

创新,还要先养活自己

近年来华讯方舟已经在太赫兹领域投入近10亿元研发费用。但一个现实问题是,太赫兹业务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未能快速带来的投资回报。

这样的状况,对一家民营企业来说,引发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要持续创新的话,拿什么养活自己?

除了寻求融资以外,调研组在华讯方舟看到了深圳企业的另一种创新活法:一边做创新,一边做投资。据华讯方舟方面介绍,该企业在从事实业的同时,也在做产业地产和金融服务,包括供应链金融和金融租赁类业务,而这些金融投资正是为了反哺企业的创新。

要知道企业要创新,从“想法”到产品落地乃至带来投资回报,需要一定的周期。越是高科技的产品,这样的回报周期往往越长。在创新领域,于是也有了一个关于“死亡谷”的说法。所谓死亡谷是指很多创造发明很容易在早期“死掉”,一些走到产品阶段的,也容易因为初期不受市场或消费者接受而死亡。

但能够坚持创新到底的企业,往往才是真正的王者。近日,欧盟下属的联合研究中心发布2018年度全球企业R&D研发投资排行榜。榜单中全是如今在各大市场领域声名鹊起的顶级企业,而这批企业的共性正是:坚持创新。

在这份榜单中,中国唯一一家进入50强的企业,正是与华讯方舟同样来自深圳的华为。数据显示,从2004年至2018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呈跨越式增长。其中,2018年华为的研发费用为1015亿元,投入占销售收入14.1%。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了4800亿元。

很多企业都敬仰华为的创新,但企业要像华为那样坚持创新,在实现创新良性循环前,还必须摸索出自己的活法。显然,华讯方舟在仰望星空的过程中,已摸索出自己的路径。而在这条道路上,华讯方舟唯一要记住的是,走得再远,也不要忘了最初关于创新的初心。

对话

佛山实业家对话深圳冒险家

民企如何既敢想又实干

从卫星到太赫兹,华讯方舟一直行走在前沿技术中。而投身高科技往往意味着高额的研发费用,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华讯方舟面对众多存在不确定性的新方向,是如何做抉择的?在步入创新的良性循环前,又是什么支撑着华讯方舟长期在“无人区”中探索?

华讯方舟的探索对佛山企业家的冲击极大。不久前,在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的带领下,一群佛山实业家走进这家深圳企业,与深圳冒险家开展了一场关于创新的对话。

谈决策

“遇到一些关键的人”

华讯方舟选择进入太赫兹领域主要因为两点,一是创始人最早从事过通信相关领域的业务,二是碰到了一些关键的人。但是碰到关键的人后,企业还需要下决心,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坚定地往难的方向走下去的决策。

周其仁:华讯方舟怎么找到现在所从事的产业技术方向的?你们董事长原本不是搞技术的,他学的是MBA,怎么选定的创业方向?有没有什么故事、经验可以分享?

何国林(华讯方舟集团总裁办主任):董事长进入通信领域,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他接触了一名NASA的科学家和几名院士,共同解决了卫星通信领域一个很重要的瓶颈问题。瓶颈解决后,我们的产品一下子得到了极大提升,企业因此顺利地打入了卫星这个行业。

关于太赫兹,这是国家战略性的行业。另外,美国、日本都把太赫兹技术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未来的技术,大家都在竞争,谁掌握了这个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

同时,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未来的太赫兹市场将迎来爆发期,并实现可预期的应用。我们目前已经陆续将技术产品化。以光谱分析仪为例,我国以前的光谱分析仪都是以进口为主,国外的厂商垄断了整个中国市场,且光谱分析仪一台报价不低于100万元。

后来我们自主开发了光谱分析仪,性价比更高。我们的产品拿去学校竞标,校长握着我们技术负责人的手说:“我们没有遇过低于100万元的报价,你们来了,终于把这个价格做到100万元以下了。”产品技术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也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鲍杰军(广东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我被你们的情怀打动,我觉得这个产业确实代表着中国的未来。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去年华讯方舟整个产值168亿元,大概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骆睿(华讯方舟集团副总裁):上市公司大概占产值20%的比例。就产业来说,实业是大头,我们开发Ka、Ku地面通信网络领域的设备、系统、产品和平台,这一块大概是60亿—70亿元的规模。

具体来说,我们主要的硬件产品、微波产品以出口为主,大概一年10亿美元左右规模。我们还有一些大数据、智慧城市、卫星运营业务,大概占了10%—20%比例。新的产品,如安检仪、卫星地面移动设备业务大概占比超过10%,比重不算大,需要逐步培育。

鲍杰军:你们建有5个研究院,还有若干个研究中心,一年的研发支出大概多少?

骆睿:我们研发投入占营收的5%左右,超过了一般的高企。我们研究人员分布比较广,一部分在总部,还有一些在南京、西安、成都、北京等地,我们大概有超过1000人的研究规模。

谈创新

要离产生想法的源头更近

企业创新会产生的后续问题非常多,一个想法不够,还要有想法流。要想形成持续创新的话,企业必须离产生想法的源头更近,也就是要找到产业和产生想法的机构之间的连接。

谢建(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做创新、做研发很烧钱,民营企业如何保证研发的资金投入?另外,华讯方舟的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处于什么水平?如何保证质量和服务?

骆睿:我们内部在一些中长远的项目上,跟政府、科研机构以及高校在横向或者纵向课题上有一个联合,即“跟政府一起做一些未来2B的业务创新。”另外,我们在产业地产和金融服务,比如供应链金融、金融租赁上,都有一些布局,通过两翼带动一体产业化持续投入和持续发展。

在毫米波人体安检仪领域,我们参与了标准制定,逐渐设立门槛制度。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成为行业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我们跟政府相关部门,包括民航总局、公安局、交通部等都有密切的互动,参与制度顶层设计。我们也希望相关的同行或者政府部门可以在接受的步子上再迈大一点,动作再快一点。

张伟明(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华讯方舟是一个科技型的企业,对于你们所处产业的技术研发优劣势,华讯方舟是怎么理解的?你们如何激励研发人员?

骆睿:从研发的角度来说,在太赫兹方面美国走得比较前,这个技术仍处于比较早期的技术培育阶段。目前专注于太赫兹领域的国内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还非常少,因此我们在这一领域做强的决心是很大的。

该领域很多的产品都处于摸索阶段。我们去年推出的毫米波人体安检仪是面向市场量产的产品,目前可以做出这类产品的国内企业只有两家,其中之一就是华讯方舟。

国外我们对标的是欧洲卫星公司。从去年开始民航要定标准,我们从2017年开始是5家制定标准的企业之一。从去年开始要入网测试,有一些专家测评我们发现,从设备系统平台的性能上来看,我们的功耗比国外企业低很多。

关于如何激励人员。管人是最难的,因为有本事、有能力的人都有个性。华讯方舟首先是搭建良好的事业平台,给很多海外归国人才提供一个展现的平台。其次,在具体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我们在绩效奖、年终奖,甚至长期激励上都有一些部署、准备,不让人才吃亏。再次,我们在不影响工作或者公司规章制度前提下也充分给予研发人员比较宽松的空间,包括建立弹性工作制。

能往天上想是很了不起的,这是佛山企业需要学习的。相比而言,深圳很多民企就敢于尝试,在碰到机遇的时候不要认为这件事只有央企才能碰,其实民企也是可以的。

谈挑战

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甄荣辉(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何总在佛山顺德工作过,你感觉深圳和顺德两地的企业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深圳能凝聚这么多人才,企业发展如此迅速?

何国林:其实佛山顺德也人才济济,只是和深圳的人才氛围可能不一样。我理解的佛山经济本土色彩更浓,尤其是顺德,大部分的企业是从本地做起来的。尤其是老一辈的企业家,归属感很强,做事情稳打稳扎,他们的冒险精神没有那么强烈。深圳不一样。深圳外来经济占的比例更大一点,人才、经济外向型特征更明显,且这几年深圳经济在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很多企业家敢闯敢干敢拼。

这两个地方企业文化差别非常大。佛山企业家创造的企业大部分以实业为主。他们把企业作为自己一生的生命。比如我曾效力的美的,其创始人何享健从20岁开始到他退休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个企业里面,他跟企业紧密相连。而深圳很多企业家都是年轻创业者,创业时间比较短。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在于产业与企业家文化。

另外,深圳这几年为什么创新型企业比较多?因为政府的引导,深圳企业家看到了创新带来的经济效应。

事实上佛山企业也在创新,但与深圳企业的创新重点不同。佛山企业侧重于企业自我完善和创新。深圳是电子产品创新多一点,包括金融创新、运营企业模式创新等。

鲍杰军:情怀和市场的开拓能力,在华讯方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你们觉得董事长本人,身上哪一个品质对华讯影响最大?。

骆睿:我理解其实就是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怎么样更好地结合。我觉得两方面都重要,就像马云说“一定要有梦想”。一个企业或者个人也好一定要有梦想,如果没有梦想,你可能做不了大事。

另外,为人民服务。衡量企业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你服务的客户是否买账,所以要以客户为中心。最后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我觉得这是底线思维。

技术应该是考虑未来的,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市场思维则是要在短时间内解决生存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战略,是用相对传统一点的地面微波业务,去撬动一些未来的产业。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今天吃饱不想明天的事了,还在想明天的事、后天的事,甚至未来几年的事。

我们在太赫兹领域经过几年积累,已有一定的成果出来;同时我们也借着“一带一路”,走到海外做卫星通信业务的运营。

其仁夜话

佛山企业要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情

周其仁

像华讯方舟一样敢碰太赫兹、6G等前沿的通讯技术,这是中国企业下一步需要做的。因为如果都不敢碰,就没有路了。过去通讯领域没有放开的时候,深圳很多公司都是做电讯起家的。后来,通讯里面竞争很激烈,一定要找新的出口。因为当你看到市场已经能赚钱的时候,市场其实已经人仰马翻了,我看了很多“红海”竞争,表面看是不错的,实际上危险重重。

深圳的好处是其氛围能培养一批敢于碰稀奇古怪业务的企业,佛山相比较而言少很多,这是差异,这是我们的长处也是我们的短处。佛山的企业家需要做这种科目的练习,因为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早晚总有一段时间会碰到类似的难题。你看硅谷全是马斯克的做派,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情。他一贯大胆,所有的题目都大开脑洞。

华讯方舟能往天上想是很了不起的,这是佛山企业需要学习的。因为大家都在找项目,找打下一个翻身仗的机遇。你找机遇的时候不要认为这件事只有央企才能碰,其实民企也可以。深圳很多民企就敢于尝试。尝试了以后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利用国家的利好。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高科技有一环非常重要的是打“地面战”,完全高空、不打“地面战”是不行的。销售是为了更好地研发,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少有人问:销售多少是利润?如果销售额很大利润很小,你的研发支持不下去。所以你首先要有销售额,要有很好的毛利,另外还舍得拿这个钱做研发,这是非常地面的“战争”。

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企业重视,实际上佛山企业也遇到这个问题。现在仅仅把东西卖给人家还不够,你得有售后服务。每一个领域都有售后服务,问题是售后服务做到哪一个量级。别以为高科技企业全是天上走,高科技如果不落地、不打“地面战争”很难持续。

对佛山企业来说,要经常把自己放到这些环境里,我是否做?我是掉头跑?还是咬牙做下去?佛山企业发展的路上多多少少都会碰到类似的问题,怎么对付?要经常看一些“胆大妄为”的公司,要是我肯定不敢做,但反正他是做了。我们要借助人家的逻辑经验。

策划:胡智勇?何又华?统筹:林焕辉?叶洁纯?撰文:叶洁纯?吴欣宁?罗湛贤?林东云?摄影:李嘉欣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7A079P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
http://www.vxiaot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