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正视对机器人的“偏见”,把中国标准打造成国际标准

在密切的工业协作中,在精心打造的无人物流中,在远程智能的巡检中,在赴汤蹈火的救援中……处处都有机器人的身影。从1959年约瑟夫·恩格尔伯格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至今,一甲子岁月,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衍生出了医用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家务机器人等“品种”。

然而,在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该如何创新技术?如何制定和完善标准?如何培养后备人才?如何进行伦理关怀?……8月20日,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机器人领域的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们,纷纷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刘连庆:打出“组合拳”,把中国标准变成国际标准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机器人安全、可靠性等质量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制定和完善机器人领域的相关标准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诉求。但目前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标准数量并不多,并且主要以采标为主,尤其是对当下发展势头良好的协作型机器人。

针对机器人标准问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实验室副主任、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副主席刘连庆告诉记者,我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

首先,成立了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自上而下推动我国机器人标准建设。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成立于2015年9月,负责拟定我国机器人标准化战略和推进措施,制定我国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协调我国机器人相关国家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技术归口,组织开展机器人基础共性等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国际标准化和标准应用实施。

其次,建立了“四个中心”“两个平台”。其中,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设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通过制定标准,让标准发挥效能,检测和认证机器人。沈阳自动化所的两个中心已经成立3年多,各种效能正逐渐显现出来。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并监督落地执行。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了落实《发展规划》,率先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出台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此后又陆续在机器人领域的各个行业出台了相关标准。同时,国家还开启了CR认证。2016年11月2日,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工信部、认监委等四部委在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高峰论坛上,向社会正式发布“中国机器人认证(CR)”标志,同时颁发首批中国机器人产品认证证书。此后,CR认证在中国机器人“圈里”逐渐成为一个“神圣”的存在。

对于CR认证,刘连庆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买经过CR认证的机器人就像买经过认证的其他消费品一样。通过认证后,就可以在机器人上贴上CR认证标签,表明这个机器人是经过国家相关标准认证和检验的产品,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会更加强烈。由此可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常常是消费者选择某个机器人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ISO以前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标准,但现在也将触角伸到了服务机器人领域,这其中不乏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因素在推动。

虽然目前我国在机器人领域所出台的标准的数量没有西方一些国家多,但我国也制定了很多ISO等权威机构所没有制定的标准,比如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沈阳自动化所就在智能化方面制定了一些先进标准。

刘连庆认为,虽然我国现在在机器人领域相关标准制定的某些方面还滞后于西方,但我国也有一些标准已经能够与西方比肩,甚至已经走在了西方前面。但大道向来艰难、正道总是沧桑,我国在机器人标准制定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他所言,“把中国标准变成国际标准,方能显示出中国大国的地位”。

杨广中:正视“偏见”,技术缺陷和意识问题不是一样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升级,医疗机器人、康养机器人、家居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横空出世”,在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方便的同时,也引出了伦理道德等一系列敏感问题,很多人开始对机器人怀有“偏见”。在当下人们热议的机器人所面临的十大挑战中,机器人的伦理和法律也赫然在列。

目前,由于理论和技术的局限,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常常会演变成伦理问题。这些在各大媒体以往的报道中都可见一二,机器人自杀、机器人伤人等“惨烈”的画面,都让我们不忍直视。然而,也有参展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机器人伤人其实是一起很正常的工伤事件,是由于操作者操作不当引起的,并非是机器人真的有“魔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难道仅仅只是因为认知层面的差异?到底孰是孰非?机器人的伦理关怀该何去何从?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杨广中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因为机器人在进行人工智能训练时,其数据样本库自身发生了问题。换言之,就是设计者在设计机器人时,其应用场景已经被设定,一旦换一种应用场景,它的算法就会紊乱。杨广中说,这不是机器人的意识出了问题,而是技术出了问题,而技术的缺陷和意识的问题本就不是一样的问题。

最后,杨广中语重心长地向记者“表白”心声,他希望媒体在报道机器人伦理问题时,可以更直观、更专业地进行解释,因为现在的机器人更注重可解释性,而人们更需要机器人方面的准确信息。

采访手记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可以不用再担心机器人的标准合不合理、完不完善,也不必再对机器人的伦理问题耿耿于怀,而完全能够敞开心扉接纳机器人,并和它们和谐相处,纵情享受它们带来的技术和文明的进步。只是这中间还需要很多届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和很多人的前赴后继、勠力钻研。从这个意义来看,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又推着机器人产业向前走了一步。

文/科协改革进行时 编辑整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4A0PK29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
http://www.vxiaot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