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脸识别困境:技术无罪还是天生原罪

最近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讨论又多了起来。早前在微博就有人放出旷视的一个人脸识别应用展示截图,在该截图里,学生被打上了阅读多少次,睡觉多少次,玩手机多少次等标签。

此举引发了网友们的大范围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假借监督课堂纪律之名侵犯了学生隐私,也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到对学生的正确评价。

随后旷视发布官方公告,称这只是技术场景化的概念演示,旷视在教育领域专注于的是孩子校园安全,并会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建议。

最近很火的 AI 换脸软件 ZAO 同样被认为有面部信息泄露的风险,在人脸识别技术还没完全成熟的今天,这些泄露的面部信息很有可能会被非法利用。也正是因为这种担忧,工信部就 ZAO 的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已开展问询约谈。

ZAO App

人们的确有理由害怕这种隐私泄露。人们为了展现自己会上传大量自拍,这在以前实属平常的互联网社交行为,而在联想到人脸识别技术后,就创造了一种新的隐私泄露恐慌——我的这些图像会被非法利用吗?

国外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非常谨慎。2019 年 4 月 5 日,旧金山监事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政府部门使用面部识别技术,购买带有相关监控技术前要先获得城市议会批准。而在欧洲,以监督学生来进行面部识别是非法行为。

在国内,人脸识别在公共安全领域得到有效利用。例如现在可以利用人脸识别和 AI 算法,仅用一张儿童时期的照片就可以进行跨年龄识别。对被拐超过十年的孩子,利用这项算法进行大数据查找,警察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排查,从而确认被拐孩子信息。

截至目前,四川省公安厅、深圳市公安局已经用这项技术成功找到了12名被拐超过十年的孩子。

Facebook 在 2017 年对部分用户开放了一项基于人脸识别的功能——如果你的照片被其他人使用,或者出现在未被标记的照片中,你就会收到通知。人脸识别在这种场景下就起到了保护隐私的作用。

这似乎对应了那个「技术无罪」论,技术运用的好坏取决于使用技术的人是出于何种目的。但在现实情况下,公众还是不放心企业拥有大量的用户面部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就像个定时炸弹,被握在企业手里,不知哪一天就会被非法利用。

技术发展的太快,背后的伦理道德规范以及法律法规却还没有相应跟上。面部识别技术应该应用在哪些领域,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又应该遵循何种规定?这些都有待解决,而在此之前,我们应该抱着谨慎乐观的态度。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4A0D2JF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
http://www.vxiaot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