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手机APP是怎样偷听我们隐私的?

不知道有没有用户发现,自己的手机会发生很多“诡异”的现象,让人感觉自己的隐私被泄露。

在和朋友聊天时,如果聊起了某种商品,打开手机软件,就会收到与其相关的各种推荐~

和朋友说想吃某一种东西,打开外卖软件全是这种东西的推荐

和朋友说想喝奶茶,打开外卖软件就会发现净是关于奶茶的推荐

第一天嘴上聊着某些产品,第二天在APP就会推来相关的广告

使用一个APP买张电影票,紧接着不相干的APP上就会出现一堆推荐

……

甚至还有些用户会发现,口头上提到的东西,不仅会出现在与该商品对应的售卖软件上,还有些会出现在短视频的APP上,刷着视频刷到了自己提到的东西,点击短视频APP中的链接依旧会跳转到对应的软件上。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让人们觉得毫无隐私可言。这难道是巧合?一次次的巧合,不仅会让人对手机产生怀疑,难不成手机在听偷我们?在监视我们?不然一个手机APP怎么能那么精准的推送,这下比女朋友更懂自己?

浙江大学、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发表了一篇关于手机窃听的研究成果,大概是手机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偷听用户,且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其实这么偷听也是很难、很复杂的。先说一下传感器这个东西,传感器就是一种检测装置,相当于人体的感觉器官。

手机内置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加速度的东西,一般有质量块、阻尼器、弹性部件、敏感部件和电路构成,在加速过程中,测量质量块所受的惯性力,然后依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出加速度值。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使用的压电效应的原理。

手机内还有一个重要部件叫做麦克风(送话器),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就是我们通话时使用的话筒。当内置话筒工作时,人发出声音,振膜上的线圈切割磁感线,形成微弱电流,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归根到底,内置麦克风使用的也是压电效应的原理。

既然加速度传感器和麦克风本质上相同,工作原理也相同,无非就是发挥的作用不一样,这就证明了:加速度传感器是可以偷听人说话的,而且不用用户赋予使用麦克风的权限!是不是很可怕?

更可怕的是,加速度传感器对语音的识别正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中,振动信号经过人工降噪识别率依旧高达75%。最可怕的来了,无论是安卓手机还是苹果手机,都没有禁止应用使用该传感器的权限的开关。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偷听是无法避免的!通过该传感器监听用户隐私符合手机系统的权限使用规则,是找不出毛病的。

如此一来,想不被监听只能看开发者的良心了,如果开发者遵纪守法,肯定会不做这种事情。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发者会不会这么做也只有开发者自己心里清楚……

民间有一句老话叫做“一分价钱一分货”。是的,便宜的手机在生产、制造上肯定会首先考虑成本,成本降低了,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在内置的传感器也是这个道理,便宜的传感器肯定不如贵的传感器,识别正确率肯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对于那些隐私不想被听的太清楚的同学,强烈建议你们使用廉价的手机,毕竟廉价的手机肯定听不清,即便是偷听,识别正确率也会很低。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716A0ADKB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
http://www.vxiaot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