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一天卖出?1200?万,AR?眼镜怎么就「火」了?

摘要

相比于高举高打,保持「接地气」,反而可能是?AR?成功的正确路径。

接近?10?年前的?2013?年,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Oculus VR,掀起了之后几年火热的 VR 浪潮。现在正火的「元宇宙」,当时还叫「超元域」。

当时,硅谷巨头的焦点,其实并不是做到最好也就是「游戏主机」规模的 VR,而是更「普世」的 AR——在不屏蔽现实的情况下,还能让用户看到虚拟物体。

当时,Magic Leap?在没有原型机的情况下,从谷歌、阿里等巨头手中拿下?27?亿美元融资;老牌公司微软推出混合现实头显?HoloLens,将所有传感器集成到一个头盔之上,看起来炫酷无比。

但事与愿违,和?VR?一样,AR?在 2017 年之后陷入低潮期。不论是?Magic Leap?还是?HoloLens,都只能在?B?端求生存。

和时尚一样,科技也有轮回——今年,在「元宇宙」已经热度稍降的情况下,AR?眼镜产品竟然重回大众视线。

根据最新数据,国内?AR?公司?Nreal?刚刚发布的两款?AR?眼镜产品,一天之内就卖出了?1200?万元,创下新纪录。

AR?眼镜,怎么又火了?

重回风口

1854 年 10 月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第 93 萨瑟兰苏格兰高地团,以排成一排的队列,顶住了俄罗斯骑兵的冲锋。英国战士的红衣,启发战地记者留下了「细红线」(Thin Red Line)神话。

曾经将这条红线带到锤子手机上的老罗,也在近期以该名称注册了新公司,并且直言不讳,这次要进军的是?AR/VR?领域,并且很可能还是软硬都做,「最次也能做成 OPPO、vivo 档次」。

罗老师的想法,和老搭档吴德周不谋而合,也选择在同一领域进行创业。

这个名单上,还有更多名字和公司。这些连续创业大佬,以及消费电子巨头的入局不是偶然,他们看到的是,AR?头显行业,似乎距离「iPhone?时刻」已经越来越近。

传闻中的苹果 AR 头显|Apple Insider

iPhone 的创造者,始终被认为拥有「定义赛道」能力的苹果公司,近一年关于其 AR 头显的消息不绝于耳。最新的一则,是其头显可能被命名为「Reality One」,感觉非常「玩家一号」,也暗合了其混合现实系统「RealityOS」的传闻。

更令人欣喜的消息来自市场端:8 月 27 日 AR 公司 Nreal 在国内正式发售 Nreal Air 和 Nreal X 两款 AR 眼镜,一天之内在天猫电商平台卖出了 1200 万元的成绩,创下了天猫平台 XR 品类(VR/AR)单日销售额历史纪录,单日销量/销售额超天猫平台过去 60 天 VR/AR 智能眼镜品类总和。

AR?在国内市场重回风口,其中可能有一部分「元宇宙」的功劳,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中国公司,对?AR?的真正「落地」,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AR?「贴地飞行」

2012 年,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在一个慈善晚宴上首次秀出尚在原型阶段的谷歌智能眼镜?Google Glass,从某种意义上开启了近十年来的?AR?大幕。

如果不是因为粉丝们过于「发烧」,谷歌智能眼镜的前景本来很好,最后却因为大众对于隐私暴露的敏感,含恨推出消费级市场。

接棒的?Magic Leap?和?微软?HoloLens,目标和谷歌完全不同,以「下一代计算平台」的架势高举高打,把尚不成熟的光波导、手势识别等技术一股脑塞进一个几百克重的头显之中。

尴尬的事情是,集合了众多功能后,头显尺寸和重量不可控,导致?AR?头显重量和?VR?头显类似,佩戴非常不舒服;同时,由于使用了各种尚不成熟的技术,使得产品成本飞升,最终单价做到?2?万元以上,彻底无缘?C?端市场。

而真正的消费级产品,从来都是平衡的产物。

Nreal Air 主打轻薄时尚,和普通墨镜十分相似|Nreal

这次在国内市场重新火热起来的产品,从形式上主打轻薄,最大程度压缩机器尺寸和重量,更易佩戴;在功能上,抛弃过多尚不成熟的先进技术,主打「随身巨幕」,一方面让用户更易了解机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海量?2D?和?3D?内容。

以?Nreal Air?为例,一款非常接近普通墨镜的外形的?AR?眼镜,整机做到了?79g?的重量,即便还不能做到普通眼镜的形态,但已经是目前?AR?眼镜产品里最轻的之一。在眼镜中,采用具有「自发光」特点的 Sony Micro OLED 屏幕,利用有机材料涂层在电流下发光。更高的发光效率、几乎为 0 的灰度,让显示色彩更加自然真实。在佩戴的眼舒适上,Nreal 也采用了极高的标准,同时拿到德国 TUV 莱茵的低蓝光、无频闪、Eye Comfort 三项认证。

通过线缆、或者适配器连接上手机、平板或者电脑,用户可以在眼前投射出的等效?130 英寸的「浮屏」上观看长短视频,甚至写文档、浏览网页。如果你想的话,甚至可以直接躺在床上欣赏大片,再也不怕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砸在脸上。

同时,这款眼镜的定价精准地定在了?2500?元以内,这个接近终端游戏主机和投影仪的价格区间,让喜欢尝鲜的年轻用户无负担购买。而另一款眼镜 Nreal X 定价 4299 元,真正利用技术把全面比肩企业级 AR 头显的全功能 AR 眼镜做到了「眼镜」形态和消费级价格。相比于此前动辄两万元以上的 AR?头显,Nreal 的两款眼镜有着天壤之别。

正因为有了这样不同于硅谷的产品思路和打法,国产?AR?眼镜迎来了一次新高潮。

中国公司,抢跑下一代平台

2007 年,乔布斯从口袋里掏出的 iPhone,拉开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大幕。

现在,人们依然遵循惯性,期待着传说中的苹果?AR?眼镜,能够正式定义出一个赛道。不过,在人们已经对「下一代计算平台」有所期待的当下,行业领跑者是否仍非苹果莫属,已经是未知数。至少国内正在「抢跑」AR?的公司,未必甘愿一直做跟随者。

相比于国外巨头,中国?AR?公司也有属于自己的优势。

首先,国内强大的供应链,保证了创业者可以迅速迭代产品,尤其是像?AR?眼镜这样仍没有成熟标准和定论的消费电子产品。Nreal?创始人徐驰曾经透露,在展会上告诉外国同行,自己的产品一年能迭代?7?次,让对方震惊不已。

人们对于 AR 眼镜的最终想象大概就是这样|Firstpost

其次,国内巨大的市场,大批对优质产品有好奇心的年轻用户群体,是创新公司坚实的「培养皿」。当下,手机产品创新力减弱,作为新型消费电子的?AR?眼镜产品,更容易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而有了消费市场的反馈,反过来又能促进产品更快迭代,生态更快速地成熟。

另外,不少国内公司掌握了发展「节奏」,没有像欧美同行一样「冒进」,而是利用?AR?低潮期磨练技术,培养生态。例如,Nreal?在早期主推欧美市场,一方面进行产品完善,一方面培养开发者生态。待到时机成熟,才在国内正式发布。

最后,更多人才加入行业,加速?AR?发展。以?Nreal?为例,近 500 人的团队中有 70% 以上的人做研发,通过自研的光学引擎、空间定位和?3D?交互系统,让消费级的?AR?眼镜,也能达到?B?端产品的体验,同时画面更清晰明亮。

能让消费者买单的?AR,更有可能有未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正在「抢跑」AR?赛道的公司,可能会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至少目前国内市场的反馈,给了创业者们明确的鼓励。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www.geekpark.net/news/307457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
http://www.vxiaot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