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查看内容

It's Design——为什么MySQL使用B+树?

发布时间:2021-04-18 00:00| 位朋友查看

简介:引言 相信每一个后台开发工程师在面试过程中,都曾经被问到过“MySQL的默认存储引擎是什么?MySQL索引是什么数据结构?”这样的问题。相信准备充分(熟读八股文)的大家都能很容易的回答出“MySQL的默认存储引擎是InnoDB,MySQL索引使用的是B+树。”这样的答……

引言

相信每一个后台开发工程师在面试过程中,都曾经被问到过“MySQL的默认存储引擎是什么?MySQL索引是什么数据结构?”这样的问题。相信准备充分(熟读八股文)的大家都能很容易的回答出“MySQL的默认存储引擎是InnoDB,MySQL索引使用的是B+树。”这样的答案。但是为什么当初写MySQL的程序员大叔要这样子来设计呢?

概述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MySQL跟B+树没有直接的关系,真正与B+树有关系的是MySQL的默认存储引擎InnoDB,MySQL中存储引擎的主要作用是负责数据的存储和提取,除了InnoDB之外,MySQL中也支持MyISAM等引擎作为表的底层存储引擎。但是不管是InnoDB或是MyISAM,其实索引的数据结构都是B+树。只是InnoDB采用的是聚簇索引,实际数据就在B+树叶子节点上;而MyISAM会单独为表的主键创建一个索引,叶子节点保存指向实际数据的指针。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为什么MySQL使用B+树?

一、从磁盘I/O说起

1. 磁盘基本概念

让我们把时间回退到程序员大叔设计MySQL的年代。大叔们设计数据库那肯定是需要介质来存储数据的,说到存储介质,那我们能想到的就是两类:磁盘、SSD硬盘。SSD硬盘肯定香啊,但是也贵,而且数据库是要支持上T数据的存储,2021年想想这条路都太贵啦,大叔们还是乖乖用磁盘吧~

磁盘结构

传统的硬盘盘结构如上图所示。它有一个或多个盘片,每个盘片可以有两面,用于存储数据。中间有一个主轴,所有的盘片都绕着这个主轴转动。一个组合臂上面有多个磁头臂,每个磁头臂上面都有一个磁头,负责读写数据。

盘面

如上图所示,每个盘片的盘面被划分成多个狭窄的同心圆环,数据就存储在上图这样的同心圆环上面,我们将这样的圆环称为磁道 (Track)。根据硬盘的规格不同,磁道数可以从几百到成千上万不等。每个磁道可以存储数 Kb 的数据,但是计算机不必要每次都读写这么多数据。

因此,再把每个磁道划分为若干个弧段,每个弧段就是一个扇区 (Sector)。扇区是硬盘上存储的物理单位,现在每个扇区可存储 512 字节数据已经成了业界的约定。也就是说,即使计算机只需要某一个字节的数据,但是也得把这个 512 个字节的数据全部读入内存,再选择所需要的那个字节。

柱面

柱面是抽象出来的一个逻辑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处于同一个垂直区域的磁道称为柱面 。如上图所示,各盘面上相同位置磁道的集合属于同一柱面。

需要注意的是,磁盘读写数据是按柱面进行的。磁头读写数据时,从盘片的起始数据柱面开始,读取完后,依次向下在同一柱面的不同盘面上进行操作。只有在同一柱面所有的磁头全部读写完毕后磁头才转移到下一柱面。之所以读写这么设计是因为选取磁头(数据从哪个磁头获取)只需通过电子切换即可,而选取柱面则必须通过机械切换(移动磁头位置)。而机械切换的速度肯定远远不如电子切换。为了读写的更快,数据的读写是按柱面进行的,而不是按盘面进行。正因为如此,数据存到同一个柱面是很有价值的。

根据上文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磁盘容量的计算公式为:

硬盘容量 = 盘面数 × 柱面数 × 扇区数 × 512字节

2. 磁盘读写

现代硬盘寻道都是采用CHS(Cylinder Head Sector)的方式。我们可以把磁盘读写数据分3个部分来看。

  • 硬盘读取数据时,读写磁头沿径向移动,移到要读取的扇区所在磁道的上方,这段机械切换的时间称为寻道时间(seek time)。因读写磁头的起始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同,寻道时间也不同。
  • 磁头到达指定磁道后,通过盘片的旋转,使得要读取的扇区转到读写磁头的下方,这段时间称为旋转延迟时间(rotational latencytime)
  • 读写数据也需要时间,这段时间称为传输时间(transfer time)

通过介绍,大家能很容易的理解寻道时间旋转延迟时间耗时特别多。因为计算机的目标是更高、更快、更强。数据库依赖于计算机存储,那么Mysql大叔设计数据结构式肯定也得考虑磁盘读写的特点,去设计一个让查询更快的数据结构。

3. 连续I/O于随机I/O

大家都知道,MySQL这类数据库软件,功能其实就分为存数据和查询数据。查询数据依赖于存数据,存数据的方式肯定也影响着查询的快慢。因为数据是存储在磁盘上的,那么计算机内存肯定是要和磁盘打交道的,而这个打交道的过程,就伴随着磁盘I/O。我们可以根据查询磁盘的方式,将磁盘I/O分为以下两种:

  • 连续I/O :本次 I/O 给出的初始扇区地址和上一次 I/O 的结束扇区地址是完全连续或者相隔不多的。
  • 随机I/O:本次 I/O 给出的初始扇区地址和上一次 I/O 的结束扇区相差很大,则算作一次随机 I/O。

因为在做连续 I/O 的时候,磁头几乎不用换道,或者换道的时间很短;而对于随机 I/O,如果这个 I/O 很多的话,会导致磁头不停地换道,造成效率的极大降低。这也就是连续 I/O 比随机 I/O 效率高的原因。

因为读写是依赖于存储的,并且查询往往带有条件,导致查询的数据不连续。所以MySQL大叔们就想,能不能设计一个存储方式,避免随机I/O或者减少随机I/O的次数,来提高查询效率呢?

二、更快的查找——树

作为一名程序员,“树”这个名词大家一定是熟知的(啥?你竟然不熟?面壁去)。树的数据结构常常在算法题中涉及到。树的种类大致有:

  • 二叉(搜索/排序)树:BST
  • 平衡二叉查找树:BBST
  • 红黑树:BRT
  • B-树(也叫B树)
  • B+树
  • B*树
  • R树

本文不会把各种树的特性介绍一遍啦,后续会重新开一篇文章去详细介绍这些树及其特性。因为咱们是一篇老少皆宜的文章,所以我们先从树查找的原理开始~

1. 二叉(搜索/排序)树的查找

二叉树大家都听过,一般就是一个根结点,根结点下挂一个左子节点,一个右子节点。而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又能作为子树的根结点。如果在这个基础上稍微加一点点要求,就变成了二叉搜索树(BST)。二叉搜索树定义如下:

  • 若它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 若它的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 它的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搜索树。
二叉搜索树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根结点5左子树的任何节点的值都小于5,根结点5右子树上面的所有节点值都大于5,并且我们以2或者7来作为根结点,依然可以得出“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这一结论。

因为二叉搜索树具有这样的特性,假设我们查找一个数据3。我们的算法路径为:

  • 3比根结点5小,比较左子树,临时根结点定为左子树根结点2;
  • 3比根结点2大,比较右子树,临时根结点定为右子树根结点3;
  • 3与根结点3相等,找到目标数据。

从上面的查询路径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并不需要遍历所有的节点,而且通过二叉搜索树查找也没有消耗额外的空间。相较于遍历查找,这样子找一个具体的值,效率是大大优化了的。而且大家要知道,这不仅仅只可以比较数字哦。因为Unicode,ASCII,UTF-8等等这些计算机编码会将字符变得可以比较。如果我们查找一个字符或数字,按照这样子的方法,便可以大大的缩短查询时间啦。

2. B树(B-树)

虽然二叉查找树能优化查询,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数据库是需要能处理上千万上亿条数据的,当数据量变得特别大时,如果我们还是用二叉查找树去存储数据,那么二叉查找树就会变得非常非常的高。并且,因为存储数据时,我们一般都是顺序存储,也就是执行一次写的顺序I/O。但是要查询时,寻找的数据可不一定有序,那么就会伴随着随机I/O,将数据读取到内存中进行计算比较。因为二叉树的一次向下查找往往就是一次随机I/O,如果树太高,那么随机I/O就会特别多,查询效率又降低了。

这时候聪明的小伙伴就在想啦,如果把这个树变成“矮胖矮胖”的,减少它的随机I/O,是不是就能加速查询啦!

因此,我们的B树闪亮的出现啦,同时B树也称为B-树(还没讲到B+树啊,摔),对于一个m阶的B树(其中某颗子树最多有m个子节点),相较于二叉查找树,其定义如下:

  • 每个节点最多只有m个子节点。
  • 每个非叶子节点(除了根)具有至少ceil(m/2)子节点。(3阶则至少有2个子节点,5阶至少3个...)
  • 如果根不是叶节点,则根至少有两个子节点。(2阶则至少有2个子节点)
  • 具有k个子节点的非叶节点包含k -1个关键码。(如果他有k个儿子,那么他这个节点,里面有k-1个标识)
  • 所有叶子节点都在同一层,并且叶子节点只有关键字,指向孩子的指针为 null

注:ceil是除法的进一,就比如7/6结果是1余1,那么我们输出结果为2。

B树

如上图所示,这是一个4阶B树。如果我们要查找数据19,具有如下路径:

  • 19<24,因为根结点只有一个关键码24,所以直接比较左子树A;
  • 判断19<5是否成立,结果不成立,不考虑子树B;
  • 判断5<19<13是否成立,结果不成立,则不考虑子树C;
  • 判断13<19<17是否成立,结果不成立,则不考虑子树D;
  • 判断17<19是否成立,结果成立,则考虑子树E;
  • 因为子树E为叶子节点,其子节点为null。判断19是否存在与叶子节点E中,结果为存在,找到数据19。如果19不存在于叶子节点E里,那么说明查找的数据不存在。

大家可以发现通过B树,MySQL就可以在树“矮胖”的前提下,将更多的数据塞到树里,并且能够享受二叉树查询效率提高的优点。如果我们使用B树作为索引,目的关键码对应的实际数据存储在每个节点中。

3. B+树

既然B树都能让MySQL更快查询啦,为什么MySQL不采用B树作为索引的数据结构呢?这是因为我们的B+树是B树的进阶版啊~(加量不加价,用了都说好)B+树相较于B树,其定义如下:

  • 叶子节点中包含了全部关键字信息,和这些关键字所对应的真实数据信息。叶子节点的关键字也是递增链接的。左边结尾数据都会保存右边节点开始数据的指针。
  • 所有的非叶子节点可以看成是索引部分。非叶子节点仅含有其子树中最大或最小的关键字。且不指向具体信息。
  • 有k个子树的中间节点包含有k个元素(B树中是k-1个元素),每个元素不保存数据,只用来索引,所有数据都保存在叶子节点。
  • 根节点的最大元素,也就等同于整个B+树的最大元素。以后无论插入删除多少元素,始终保持最大元素在根节点当中。
B+树

如上图所示,这是一棵B+树。通过这样子的设计,我们可以发现:

  • 单一节点存储更多的元素,这样子我们就可以把树变得更加矮胖,使得查询的IO次数更少;
  • 因为整棵树中出现过的数据,都在最下层叶子节点中出现,且只有在叶子节点里才会存储目标数据信息,所以查询性能更稳定;
  • 叶子节点中,左边叶子节点通过指针指向右边叶子节点。那么所有叶子节点形成了有序链表,便于范围查询。

4. 为什么不使用Hash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知,如果以B+树作为MySQL的数据存储,那么时间复杂度将是O(log n),也就是树的高度。但是如果我们以Hash的方式查询一个具体数据,时间复杂度却有可能达到 O(1) 。那么为什么MySQL大叔们不考虑这样的设计呢?我们可以看下面的SQL:

SELECT * FROM class WHERE teacher = 'yuann' ORDER BY id DESC
SELECT * FROM class WHERE student_number > 50

上面2个SQL涉及到排序及范围查询。我们知道Hash是通过Hash计算获取目标数据的,而这个计算结果往往也是一个点。那么很明显,使用哈希构成的索引是没有办法快速处理排序及范围查询的,查询会回退到全表扫描,并依次判断是否满足条件。显然,全表扫描是一个糟糕的状况,因此MySQL大叔们不使用Hash作为索引。

三、总结:为什么MySQL索引采用B+树

  • 计算机读写硬盘数据是经过磁头寻道、在磁道通过旋转找到数据对应位置、数据从硬盘读取到内存有3个阶段:磁头寻道、盘片旋转以及数据传输。其中步骤1和2耗时特别多。所以,在读写信息时尽量减少磁头的移动次数,就能减少很多时间。而每次磁头的移动,也对应着B类树的每次向下找子节点。因为B类树有着同一节点下有多关键字的结构,就可以降低树的高度,树的高度降低了,这样查询效率就提高了。
  • 因为B+树的数据都存在叶子节点,所以查询效率比B树更加稳定。
  • 对于数据库来说,范围查询和排序非常频繁,B+树相比B树遍历只需要遍历叶子节点即可,范围查询减少了随机I/O。同时Hash处理范围查询和排序会回退到全表扫描,效率会很低下。

本文章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转载时请注明原文链接,图片在使用时请保留图片中的全部内容,可适当缩放并在引用处附上图片所在的文章链接,图片使用 Figma 进行绘制。

原作者: yuann

原文链接:It's Design——为什么MySQL索引用B+树?

发布日期:2021-04-15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优秀技术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QQ/微信:153890879删除,谢谢!

推荐图文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总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