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推荐系统中的常用算法——序列深度匹配SDM

推荐系统中的常用算法——序列深度匹配SDM

作者头像
felixzhao
发布2022-03-04 18:09:06
1.6K0
发布2022-03-04 18:09:06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null的专栏null的专栏

1. 概述

推荐系统中的算法通过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挖掘用户的偏好,实现对用户偏好的建模,从而达到为用户推荐用户感兴趣的item。用户的兴趣偏好通常是多变的,而且是多样的。然而传统的基于item的协同过滤模型只能考虑用户的静态兴趣,而不能捕获用户的兴趣偏好的动态变化。

序列深度匹配(Sequential Deep Match,SDM)模型是在特定场景下提出的用于对用户动态兴趣偏好建模的算法。SDM模型应用于淘宝的场景中,在淘宝的场景中,用户的行为主要分为两种,第一个是当前的浏览Session,用户在一个Session中,需求往往是十分明确的。另一个是之前的历史行为,一个用户虽然可能不是每次都来买球鞋,但是也可能提供一定的有用信息。因此需要分别对这两种行为序列建模,从而刻画用户的兴趣。

综上,序列深度匹配SDM通过组合用户短期Session和长期行为捕获用户的动态兴趣偏好,实现对用户兴趣的建模。

2. 算法原理

序列深度匹配SDM的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对于用户u ,通过对长期行为L^u ,得到向量\boldsymbol{p^u} ,对短期行为S^u 建模得到向量\boldsymbol{s_t^u} ,并通过fusion gate策略将两部分组合在一起,从而得到向量\boldsymbol{o_t^u}\in \mathbb{R}^{d\times 1} ,该向量便是用户的兴趣向量。

假设\boldsymbol{V}\in \mathbb{R}^{d\times \left | I \right |} 为item的embedding向量,其中\left | I \right | 为item的总数,d 为embedding的维数。目标是在t+1 时刻预测top N的候选集,候选集是基于\boldsymbol{o_t^u} 和每个物品对应的向量\boldsymbol{v}_i 计算匹配分数,并根据分数高低进行召回,分数的计算方法为:

z_i=score\left ( \boldsymbol{o_t^u},\boldsymbol{v}_i\right )={\boldsymbol{o}_t^u}^T\boldsymbol{v}_i

2.1. 长短期Session的划分

对于用户行为序列的划分,文章中给出了按照session的划分规则:

  • 具有同样的Session ID的记录为同一个Session;
  • Session ID不同,但是相邻的行为间隔小于10min,算同一个Session;
  • Session的最大长度为50,超过50的划分到新的Session。

基于上述的Session划分规则,用户u 最近一个Session的行为被认为是短期行为,表示为:

S^u=\left [ i_1^u,\cdots ,i_t^u,\cdots ,i_m^u \right ]

其中,m 为序列的长度,而用户的长期行为序列为S^u 之前的7天的行为,记为L^u

2.2. item和user的Embedding表示

在构建item的embedding时,不仅考虑到ID特征,同时还包括了leaf category,first level category,brand和shop等side information,最终item的向量表示为

\boldsymbol{e}_{i_t^u}=concat\left ( \left \{ \boldsymbol{e}_i^f\mid f\in \mathcal{F} \right \} \right )

同样的,用户也有对应的属性,如age,gender,life stage。最终user的向量表示为

\boldsymbol{e}_u=concat\left ( \left \{ \boldsymbol{e}_u^p\mid p\in \mathcal{P} \right \} \right )

2.3. 短期行为建模

短期行为建模的整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短期行为是用户在最近的一个Session里的行为。短期行为建模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LSTM建模,Multi-head Self-Attention建模和User Attention。

2.3.1. LSTM

在将物品转换为Embedding向量后,首先通过LSTM来进行建模,LSTM的建模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给定的的用户短期行为序列\left [ \boldsymbol{e}_{i_1^u},\cdots , \boldsymbol{e}_{i_t^u} \right ] ,通过LSTM建模的结果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boldsymbol{in}_t^u\boldsymbol{f}_t^u\boldsymbol{o}_t^u 分别表示输入门,遗忘门和输出门。\boldsymbol{h}_t^u\in \mathbb{R}^{d\times 1} 表示的是LSTM在t 时刻隐藏层的输出。

2.3.2. Multi-head Self-Attention

在经过LSTM对短期行为序列建模后,得到所有隐含层的输出

\boldsymbol{X}^u=\left [ \boldsymbol{h}_1^u,\cdots ,\boldsymbol{h}_t^u \right ]

。接下来,使用Multi-head Self-Attention对此行为序列建模,目的是能够捕获到用户多种类型的兴趣。Multi-head Self-Attention的建模过程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Multi-head Self-Attention建模后的结果为\boldsymbol{\hat{X}}^u=\left [ \boldsymbol{\hat{h}}_1^u,\cdots ,\boldsymbol{\hat{h}}_t^u \right ] ,则\boldsymbol{\hat{X}}^u 可以表示为:\boldsymbol{\hat{X}}^u=MultiHead(\boldsymbol{X}^u)=\boldsymbol{W}^Oconcat\left ( \boldsymbol{head}_1^u,\cdots ,\boldsymbol{head}_h^u \right ) 其中,\boldsymbol{W}^O\in \mathbb{R}^{d\times hd_k}h 表示head的个数,d_k=\frac{1}{h}d 。对于每一个\boldsymbol{head_i^u}\in \mathbb{R}^{d_k\times t} 表示 每一个兴趣,其计算方法为:\boldsymbol{head_i^u}=Attention\left ( \boldsymbol{W}_i^Q\boldsymbol{X}^u,\boldsymbol{W}_i^K\boldsymbol{X}^u,\boldsymbol{W}_i^V\boldsymbol{X}^u \right ) 其中,\boldsymbol{W}_i^Q\boldsymbol{X}^u\boldsymbol{W}_i^K\boldsymbol{X}^u\boldsymbol{W}_i^V\boldsymbol{X}^u 分别表示上图中的Q,K,V。令\boldsymbol{Q}_i^u=\boldsymbol{W}_i^Q\boldsymbol{X}^u\boldsymbol{K}_i^u=\boldsymbol{W}_i^K\boldsymbol{X}^u\boldsymbol{V}_i^u=\boldsymbol{W}_i^V\boldsymbol{X}^u ,则\boldsymbol{head_i^u} 为:\boldsymbol{head_i^u}=\boldsymbol{V_i^u}{\boldsymbol{A}_i^u}^T 其中,\boldsymbol{A_i^u}=softmax\left ( {\boldsymbol{Q}_i^u}^T\boldsymbol{K}_i^u \right )

2.3.3. User Attention

对于不同的用户,即使短期的行为序列是一样的,也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兴趣偏好,为了能够更精准的挖掘用户偏好,使用Attention机制计算不同用户兴趣的偏好,Attention机制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用户的多种兴趣\boldsymbol{\hat{X}}^u=\left [ \boldsymbol{\hat{h}}_1^u,\cdots ,\boldsymbol{\hat{h}}_t^u \right ] ,通过与用户向量\boldsymbol{e}_u 计算t 时刻的兴趣偏好向量

\boldsymbol{s_t^u}
\boldsymbol{s_t^u}=\sum_{k=1}^{t}\alpha _k\boldsymbol{\hat{h}}_k^u

其中

\alpha _k=\frac{exp\left ( {\boldsymbol{\hat{h}}_k^u}^T\boldsymbol{e}_u \right )}{\sum_{k=1}^{t}exp\left ( {\boldsymbol{\hat{h}}_k^u}^T\boldsymbol{e}_u \right )}

2.4. 长期行为建模

对于长期行为序列,文章中提出从不同角度来刻画用户的兴趣,比如品牌,类别等。因此把长期行为中的所有物品对应的属性集合\mathcal{L}^u=\left \{ \mathcal{L}^u_f\mid f\in \mathcal{F} \right \} 划分为不同的子集合,如ID子集合\mathcal{L}^u_{id} 、leaf category子集合\mathcal{L}^u_{leaf}

,first level category子集合\mathcal{L}^u_{cate} ,shop子集合\mathcal{L}^u_{shop} 、brand子集合\mathcal{L}^u_{brand} 。下图展示了长期行为的建模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AttnNet计算在每个子集合上的向量

z_f^u
z_f^u=\sum^{\left | \mathcal{L}^u_f \right |}_{k=1}\alpha _k\boldsymbol{g_k^u}

其中,\boldsymbol{g_k^u}=W^ff_k^u\in \mathbb{R}^{d\times 1}

\alpha _k=\frac{exp\left ( {\boldsymbol{g_k^u}}^T\boldsymbol{e}_u \right )}{\sum_{k=1}^{\left | \mathcal{L}^u_f \right |}exp\left ( {\boldsymbol{g_k^u}}^T\boldsymbol{e}_u \right )}

最终,将z_f^u concat在一起输入到全连接网络中,得到长期兴趣\boldsymbol{p^u}=tanh\left ( \boldsymbol{W}^pz^u+b \right ) ,其中z^u=concat\left ( \left \{ z_f^u\mid f\in \mathcal{F} \right \} \right )

2.5. 兴趣融合

为了将长短期兴趣向量组合在一起,文中借鉴了LSTM中的门的概念,对短期兴趣向量和长期兴趣向量进行一个加权,过程如下:

\boldsymbol{G}_t^u=sigmoid\left ( \boldsymbol{W}^1\boldsymbol{e}_u+\boldsymbol{W}^2\boldsymbol{s}_t^u+\boldsymbol{W}^3\boldsymbol{p}^u+b \right )
\boldsymbol{o}_t^u=\left ( 1-\boldsymbol{G}_t^u \right )\odot \boldsymbol{p}^u + \boldsymbol{G}_t^u\odot \boldsymbol{s}_t^u

2.6. 总结

序列深度匹配SDM通过组合用户短期Session和长期行为捕获用户的动态兴趣偏好,实现对用户兴趣的建模,完整的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短期兴趣建模过程中,使用LSTM,Multi-head Self-attention和User Attention建模,在长期兴趣建模过程中,使用User Attention对子集合建模,最终通过gate函数融合长短期兴趣。

3. 疑问

在本文中短期兴趣建模的过程中,作者先用LSTM建模,作者给出的理由是在之前的基于Session的推荐中,效果较好;后面使用Multi-head Self-attention建模,是为了构建用户的多个兴趣维度。这里Multi-head Self-attention也可以直接对序列建模,不知道为什么需要在这里同时使用LSTM+Multi-head Self-attention。这一点在文中并没有给出具体解释。

参考文献

本文参与?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1. 概述
  • 2. 算法原理
    • 2.1. 长短期Session的划分
      • 2.2. item和user的Embedding表示
        • 2.3. 短期行为建模
          • 2.3.1. LSTM
          • 2.3.2. Multi-head Self-Attention
          • 2.3.3. User Attention
        • 2.4. 长期行为建模
          • 2.5. 兴趣融合
            • 2.6. 总结
            • 3. 疑问
            • 参考文献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
            http://www.vxiaot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