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双马对话”人类同传看AI翻译:有些话,机器还get不到

29日,马云对话马斯克(下称“双马对话”)成为了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焦点。

30日,一篇题目为《马云对话马斯克,做完同声传译的一些思考》的文章在朋友圈传开了。东东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了该篇文章的作者,担任马云马斯克对话的一位同传——黄志华。

充分准备,从容进入“双马对话”

黄志华是上海市外事办公室翻译室的英文翻译。他说,接到同传任务是在8月21日,也就是说除去工作日,离8月29日的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只有3、4天时间,而拿到会议材料是在8月26日。时间比较紧张,但对于有着十年专业同传经验的黄志华而言,还是能井井有条地开展工作。

在预习了一遍拿到的材料后,黄志华就专业词汇列了一个词汇表,主要是技术领域的词汇,并且了解了一下会议和双马对话的背景情况、看视频、音频熟悉口音以及两人的观点。“我还是很崇拜马云和马斯克的,平时会看一些两人的书和视频,做一些积累,所以对于这次翻译还是很有底气的。”黄志华自信地说。

对于崇拜的马云和马斯克,当记者问起见到他们时的心情,黄志华很淡定地回答:“很平静”。他就带着这样一种心情进入了“双马对话”。在口译过程中,他觉得马云讲的内容不太难,多是宏观、有情怀的内容。他说,前几天也观看了马云在重庆的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的演讲,对上海的演讲内容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黄志华说,他事先得知马云在对话时会讲英语。马云语速不快,英语发音很清楚,还带有杭州口音,所以翻起来并不难。

而对于马斯克的翻译,黄志华表示,对其观点比较熟悉,但由于马斯克生长在南非,所以他英语略带口音,听上去有点含糊、思维有些跳跃。

29日晚上,在回看“双马对话”的英文文字记录稿后,发现马斯克讲话有众多重复,有时候一句话开头又推倒再来。而且,马斯克是个技术控,技术方面的词汇较多。由于事先对这些词汇进行了梳理,因此翻译起来也得心应手。

如果出现不了解的专业术语、声音比较糊,会如何处理?对此,黄志华表示即使偶尔有漏听,也会根据上下文、背景知识进行判断,把意思补上。

马斯克在对话中提到97年,卡斯帕罗夫被IBM的深蓝击败,对于这段历史,黄志华比较熟悉,所以尽管马斯克说得很快,还是翻得比较流畅。他说:“马斯克还说道,人们和计算机下围棋,就像和宙斯斗争一样是没有希望的。由于我对希腊神话和宙斯的故事不太了解,虽然宙斯也翻出来了,但是说的时候有些犹豫,底气不是很足。由此可见,做好同传,光靠现场听是不够的,需要平时多积累,不断拓宽知识面。”

黄志华在做同传翻译

“双马”观点不一,但有一点相同

对于马云和马斯克的观点,黄志华表示他们背景不同,所关注的领域也不同。以防地球有不测,马斯克说要移民到火星。他追随自己的理想,担忧人类的前途命运、未来生存模式。他觉得人类应该是个多星球种族,比较关注前沿的事情。而马云关注的是地球上生存的人们,地球上有70多亿人,他思考的是如何服务好地球上的大众,让大家活得更幸福。

《马云对话马斯克,做完同声传译的一些思考》文章截图

有一位图灵奖获得者认为,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可能需要1000年,甚至10000年。对此,黄志华觉得马斯克却比较乐观。在他看来,马斯克是一个实干家,可能比较乐观,而科学家却没那么乐观。之前做火箭也没有人觉得他会成功,前三次火箭发射都失败了,但后来还是成功了。特斯拉也在2008年时经历快倒闭的情形,但后来还是扭转了局势。虽然他现在比较疯狂,但可能他的梦想也会实现。

黄志华说,纵然“双马”对话过程中,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还是持有不同意见,但对今后人口预测却有一致的看法。他们都觉得未来人口可能会急剧下降。

马斯克觉得即使移民到火星,也是需要人的。马云说现在中国每年新生人口1800万,是比较少的。他们都说预测未来非常困难。对于未来的预测,马云说99.99%是失败的。马斯克表示,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去创造未来。当听到这点时,黄志华显得比较激动。

黄志华为进博会欢迎晚宴做翻译

AI能取代人类翻译吗?人类有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翻译机器的出现,很多人都觉得未来不再需要翻译。对此,黄志华觉得虽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机器可以学习的书面材料越来越多,而且书面语比较遵循语法规则,比较规范。因此,机器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机器笔译也在不断进步。但是,可供机器学习的口语数据有限,而且口语比较松散,也不太规范,机器处理起来会有难度,所以机器同传的表现会远远落后于机器笔译。

《马云对话马斯克,做完同声传译的一些思考》文章截图

马云说过:“人是有创意的”。黄志华在《马云对话马斯克,做完同声传译的一些思考》一文中也提到,马云认为,有序的、有逻辑的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做,其他工作还是需要人类来完成。

一个人每天说的话,几乎没有两句是一样的。黄志华觉得,人会不断创新,机器读取的是有限的历史数据,人类的语言在不断更新、进化,所以机器去挑战新出现的语言会有难度。

黄志华在文章中举了这个例子

对于机器是否会替代口译,黄志华表示,口译是一种服务,它传递的信息有很多,文字、语音语调和表情。它不仅仅是文字的传递,还有情感的传递。如果现场会议将机器翻译成文字,屏幕上不断出现文字会让人很不舒服。若有人贴近讲话人的语音语调和口气,会更适合听众。

黄志华在文章中提到,他用过谷歌的翻译软件来翻译正式文件,翻得很好,正确率很高,通过机器的译文,可以较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而当前,机器同传的效果却很不理想。

书面语有着正确的断句和标点符号,符合语法,比较有逻辑,所以有点像规则严格的围棋,机器是比较容易识别的。而人的口语,即不读稿子的即兴发言,是比较随意的,语言结构是比较松散的,经常出现不符合语法的情况,有时也会缺乏逻辑,所以机器看了会一头雾水。

比如马斯克当时说的一段原话:

《马云对话马斯克,做完同声传译的一些思考》文章截图

作为一名资深同传,黄志华结合他的工作经验说道:“首先要熟练掌握英语,反应要比较快,翻译成的目标语言的语句需要比较简洁,不然会跟不上演讲人。其次,要有好奇心,广泛阅读,对各种话题都有基本的了解,因为对于翻译内容的背景知识很重要。最后,要有工匠精神,每次会议都要认真准备,了解会议和演讲人各个方面的信息。”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展示的各类智能机器人备受关注,它们正在接受越来越复杂的指令、完成越来越丰富的动作;另一方面看不见的AI也正进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无人驾驶、无人超市等应用场景中,人工智能似乎正在淘汰传统的生产模式和工作岗位。图灵奖得主罗杰·雷迪甚至预言:在AI帮助下,未来99%的人将不再需要工作。

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呢?人工智能来了,你的工位还保得住吗?欢迎投票并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东方网

作者:曹俊

编辑:shirley、章丛雨、李宏洋

审稿:郑闻文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31A07OM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
http://www.vxiaot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