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AI口译演砸了,翻译界专家怎么看?

编者按:数字化革命时代,语料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已经深刻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机器翻译和AI口译的长足进步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两会”上某品牌翻译机的炫目展示,还是微软新闻翻译达到人类水平的媒体报道;无论是众多手机翻译App的下载体验,还是人工同传和机器同传的首次同台PK,都引发了翻译从业者和翻译专业师生的热议,甚至焦虑,并不断更新着人们对机器翻译和翻译本身的认识。有人大呼网罗大破,人很快要被机器取代。狼真的来了,译者要失业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机器的算法和算力还十分有限,机器翻译取代人工翻译还言之过早;还有人则坦然待之,认为机器是人的延伸,人工智能无论怎样发达,终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不会改变,因而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的进步不必感到惊慌。近期,在北京语言大学上演的人机大战和博鳌论坛AI口译的现场表演更是吸引了翻译学界、业界和教育界的众多目光。AI口译到底行不行?其优势和不足在哪里?未来发展方向如何?翻译产业和翻译教育应该如何应对?就这些问题,几位学界和业界专家学者、意见领袖纷纷发表意见,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诸君有什么意见,可以给“翻译学研究”微信公众号留言。

韦忠和(厦门精艺达翻译公司):

这次北京之行的第四场会议是“翻译自动化用户协会TAUS亚洲峰会”。第二天会议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会议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安排:人工同声传译和微软神经机器翻译实时口译系统全程同步进行PK。会议结束前,还安排了同传译员对机器翻译进行反馈评价。

从现场PK情况来看,大家对于微软最新的NMT口译系统实际表现,普遍比较失望。无论语音识别,还是机器翻译,实际表现都离其宣称的效果有较大的落差。看来,基于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的实时口译系统要替代专业的人工同传翻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阶段,将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作为人工翻译的辅助工具(比如提示、帮助记忆,及会后整理记录等),有更现实的意义。

这两天,翻译界最轰动的事就是博鳌论坛采用了腾讯AI同传服务,从一开始的惊呼到昨天的网络上一片嘲笑。这次博鳌论坛采用腾讯AI同传,创新精神和勇气令人赞叹。未在现场,无法知道与会者的反应,但从网络上流传的截图和字幕显示,出了一些状况。国际会议,特别是论坛性质的会议,语言环境非常复杂,腾讯语音识别在中英夹杂的发言面前表现失常,翻译当然就更谈不上准确了。看字幕的效果,肯定不如与会者带一个有一定英文基础的耳语翻译员在身边。这种效果,当然跟职业同传译员差距就更大了。

一个月内,我亲身经历了两场国际会议:翻译自动化用户协会亚洲峰会(TAUS Asia),以及刚刚闭幕的本地化世界36届大会(Locworld Tokyo),前者采用了人工翻译同传,并同时在会场采用了微软机器翻译系统(据说是首次),后者完全采用人工同传。TAUS北京会议上,微软的表现令人失望;东京会议上,人类日英同传表现堪称完美。

虽然一直在翻译服务圈,但我属于服务圈里面的技术派,对技术应用从来不含糊,乐于尝试,机器翻译也是我们公司能够提供的服务之一,目前更在尝试机译+人工编辑的应用。几点看法:1. 翻译是很传统的职业,需要有变革和创新,期待有更好用的辅助工具,但更需要更多的踏踏实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2.技术进步很惊人,期待技术能代替繁重、重复单调的工作,帮助翻译们进行更富有创造性和更高效率的工作。3. 期待技术公司和AI大牛们有点对传统职业的尊重和敬畏之心,资本、技术和媒体的力量巨大,不当宣传,会对传统职业和教育带来伤害。4. 语言学习和翻译实践不应受到这些干扰,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不但现在供不应求,我相信二三十年后仍有巨大需求。

翻译不是神秘职业,就是一个很传统的职业。绝大多数好翻译其实就是好工匠,既要技艺高超,还要善用工具。希望AI发展给我们人类译员带来更好的辅助工具。似乎现在中国人更热衷于技术应用和走捷径,缺乏德国人和日本人对传统职业的工匠精神和技艺。对此,在积极拥抱技术、享受技术发展成果的同时,我们应保持冷静。前几天东京会议上谷歌AI产品负责人Apoorv Saxena这样说:“我们的AI技术发展很快。很多时候,我们机器翻译翻对了,但是,更多时候,我们翻错了。”

崔启亮(对外经贸大学):

今天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第一次在博鳌亚洲论坛亮相,从质量表现和用户体验看并不完美,实际上是很差。这在意料之中,因为技术并不成熟,应用场景也不合适。但是它仍具有里程碑意义,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从发展的角度看,技术的进步无法阻挡,这两年机器翻译的进步很大,未来发展会更快。现在嘲笑语音识别+机器翻译不靠谱,就像汽车刚发明出来时,马车夫嘲笑汽车司机跑得比马还慢,还经常抛锚。

从网上的翻译截图看,计算机语音识别很差,很多句子不完整,语法错误很多。让机器翻译怎么翻。垃圾进去,垃圾出来。只能恶性循环。

郭庆(东南大学):

机器翻译发言人必须遵守的五大禁令:1. 让发言人讲标准的受控语言,不许掉书袋子,不许吟诗作词;2. 不允许说家乡话,否则关麦克风;3. 不允许说错话,哪怕是slip of tongue也不可以;4. 不可以加入A-B语对之外的任何词汇,甚至在B语里不可以加A;5. 不允许用双关语、谐音、笑话、隐喻、暗喻、转喻等修辞手段。违令者机器翻译有权做出超越人类理解的行为。

腾讯机器口译这件事很有划时代意义,所以特别关注。我的评论没有讽刺腾讯机器口译的意思。新事物发展需要不断改进提高。机器口译不仅是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语音输出这么简单。对实际意义的扑捉理解方面似乎还不够。应用场景也没有探索好。我是十分期待机器口译有新突破。同时反馈教学的是如何做好人机互助的口笔译教学。

张霄军(英国斯特林大学):

1、AI口译秀如预料般演砸了;

2、语音识别正确率确实挺高,但识别出的仍是口语语体,重复、冗余、片段以及“啊啊啊”等噪声未消除;

3、传统的机器翻译擅长书面语翻译,训练语料也几乎全部都是语法合格的书面语,对未加处理的碎片式口语束手无策;

4、有人提出翻译也需要工匠精神要精益求精,这对机器翻译可能不太适用,尤其是具有篇章特征的口语演讲、即席发言或谈判,机器翻译系统要具有一定的鲁棒性,颗粒度要粗些翻译效果可能反而更好一些;

5、但这绝非否认口语机器翻译研发的工匠精神,要不断优化细化平滑化语言模型和翻译模型,同时要加强输入的前编辑和输出的后编辑;

6、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式口译系统还没有出现;

7、在算法和算力无法提高的情况下,数据的质和量就决定了机器翻译的质量;

8、场景是个伪命题,因为在现实的口语交流中总是多个场景叠加在一起的,说话者可能随时会转变话题或者改变话锋,尤其是在讨论型会议中;

9、不必将博鳌论坛AI口译拔高到刚刚发明蒸汽机的高度,也不必将其贬低为某公司用来圈钱的噱头。理性看待新生事物,不急于求成,也不沽名钓誉,扎扎实实搞研究;

10、对AI口译的反思和改进要比对此次译文的评头论足嘲笑讽刺重要得多。

延伸阅读:机器翻译群议:存在问题与前景展望

编辑整理:所谓译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411B1FZO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
http://www.vxiaot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