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差异分析不是这样做的……

差异分析不是这样做的……

作者头像
生信菜鸟团
发布2023-01-05 21:04:03
1.4K0
发布2023-01-05 21:04:03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生信菜鸟团生信菜鸟团

那天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 偶然一瞥,看到一篇新鲜出炉的纯生信文章

大喜?!纯生信文章还能往这里投?赶紧学习学习,然后……我就看到了这张神奇的图?

原文对差异分析是这么描述的:Using R software’s limma package ,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 between septic shock cohort and control cohort were analyzed, with the following criterion: p<0.05 and |fold change (FC)| > 1.

竟然是直接用fold change来作为阈值的,一般差异分析用的更多的是log2FC,这样数字不会特别离谱。

毕竟,log2FC中的FC即 fold change,表示两个样本/组间表达量的比值,对其取以2为底的对数之后才是log2FC。

举几个例子:基因A 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2和4,那么比值为2,即FC=2,此时log2FC=1; 基因B 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均为2,此时比值为1,即FC=1,此时log2FC=0; 基因C 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2和64,那么比值为32,即FC=32,此时log2FC=5。 最后夸张一下!! 基因D 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2和1024,那么比值为512,即FC=512,此时log2FC=9。

这样一算,你大概就能明白上面那张图问题出在哪里了吧~

但是光说不练,纸上谈兵,我们还是自己上手分析一下这个数据集,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这里的上下调基因取得是top30的哈~,代码放在下面: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cg = rownames(deg)[deg$change != "stable"]
deg1 <- deg[cg,] 
library(dplyr)
top_up <- deg1 %>%  top_n(n=30,wt=logFC) %>% rownames() 
top_down <- deg1 %>%  top_n(n=-30,wt=logFC) %>% rownames()
top_all <- c(top_up,top_down)
n1 <- n[top_all,]

# 由于 ComplexHeatmap 包并不会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为了让图形更好看,我们先手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
exp <- apply(n1, 1, scale)
rownames(exp) <- colnames(n1)
exp <- t(exp)

然后是画图参数的设置: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col_fun = colorRamp2(c(-2, 0, 2), c("#2fa1dd", "white", "#f87669"))
top_annotation = HeatmapAnnotation(
  cluster = anno_block(gp = gpar(fill = c("#2fa1dd", "#f87669")),
                       labels = c("normal","case"),
                       labels_gp = gpar(col = "white", fontsize = 12)))
p4 <- pheatmap(exp,name = "expression",
               col = col_fun,
               column_split = group_list,
               top_annotation=top_annotation,
               row_split = rep(c("UP","DOWN"), each = 30),
               fontsize_row=5,
               column_title = NULL,
               show_colnames = F)
p4                
p4 <- as.ggplot(p4)

最后是拼图的基操: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library(patchwork)
p <- p3+p4 ##p3就是火山图
ggsave(p,filename = "../outputs/article.pdf",width = 15,height = 9)

为什么我的图和文章里的图迥然不同呢?

相信大家只要对表达量矩阵有一定的熟悉,就应该知道,有的数据集下载以后,需要先观察探针在每一个样本中的表达量数据,一般数值不大于20的话,说明这个矩阵已经是被取过log的,否则的话是需要先取log再做分析的。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options(timeout = 99999999)

getwd()
rm(list = ls())
library(GEOquery)
library(stringr)

gse <- "GSE26440"
# 1.获得表达矩阵 ----------------------------------------------------------------
eSet1 <- getGEO(gse, 
                destdir = '.', 
                getGPL = F)
#(1)提取表达矩阵exp
exp1 <- exprs(eSet1[[1]])
exp1[1:4,1:4]
range(exp1)
# [1]  0.01 1208.00
exp1 <- log2(exp1+1)
range(exp1)

有点惊讶这样的错误编辑竟然没有发现,而且还大大方方地出现在文章正文中,哪怕作为补充材料出现都值得质疑吧?~

PS:我们并不是为了针对文章作者,而是仅就文章中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质疑。当然,我们的观点可能并不正确,希望大家从学术讨论的角度出发 peace & love ?

本文参与?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12-20,如有侵权请联系?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生信菜鸟团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
http://www.vxiaotou.com